首页 > 农历资讯 > 传统节日 > 综合 > 建党节的由来简介 建党节的由来和意义

建党节的由来简介 建党节的由来和意义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1-31

每一个节日都是有它存在的意义,不同的节日意义也是不同的,建党节的由来简介,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这一天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今年已经是建党的第101周年了,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建党节的由来和意义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还有更多传统节日可以了解一下哦!

【建党节的由来简介】

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是领导同志于1938年5月首先提出来的,当时,在延安的一大出席者只有两人,他们记得一大是1921年7月召开的,但记不清确切日期,又无档案资料可查。于是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象征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见诸于中央正式文件,那是在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的文件中提出:“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 23日至31日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现为兴业路七十六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13人。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党徽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旗由各级党组织模仿联共(布)党旗的式样自己制作。具体规格式样不尽相同。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样式作出决定:“中共党旗样式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锤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这样,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随即在延安诞生。

党旗

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旗面为红色,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榔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建党节的由来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成果,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

建党节科普小知识

一、吃

建国初期社会发展迅猛,但经济能力有限,基本上以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为主,蔬菜为辅,偶见荤腥。十年动乱使国家生产力下降,饮食水平没有提高。八十年代起,农业生产跃上了一个台阶,食物丰富起来,白面(小麦)渐渐地成为家常便饭,肉食也能时常端上餐桌。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穿的多是自织、自染、自做的粗布衣,时髦点的成年人,男的多穿青色中山装,女士穿的多是列宁服,职工上班穿劳动服、工作服。

改革开放带来了服装业的巨大发展变化,西服成为主流,各式各样的外套、大衣、休闲服、皮衣、羽绒服等等,应节应时,应有尽有,完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和追求。

三、住

解放前,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卫生条件差。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实行了家庭临产承包责制,解放了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改善,勤劳的村民普遍修建起木质结构的房子。80年代,青瓦砖房建筑渐渐普及城市乡村,农村居民有了砖房,国家干部职工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两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风格多样的装修更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四、行

建国初期,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在农村,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改革开放前,交通资源极为有限,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

如今,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通村公路、二级路、高速路,像命脉一样延伸到天南地北。人们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公交车、摩托车、电动车、私家车、地铁,出远门有飞机、高铁、火车,人们时刻能感受到生活的方便快捷。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