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冬至 > 冬至节气这天有什么讲究 冬至节气能晚归吗

冬至节气这天有什么讲究 冬至节气能晚归吗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6-08

冬至节气这天有什么讲究,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它是一个强调团圆和家庭的节日。以下是中国冬至节的一些风俗:

冬至节气能晚归吗

冬至节的风俗有哪些

祭祖

冬至这一天,家族中的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祭祀先辈,表达对先人的敬仰之情。这是一种承传千年的传统文化,具有沉淀历史记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在这个日子里,供品多为糯米饭、肉类、蔬菜以及糖果等,旨在感恩祖先的恩德,共享天伦之乐。对于中国人来说,祭祀祖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代表着一种传统的家族观念和人文关怀。

九九消寒

每年的冬至一过,我们就进入了漫长的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按照民间传统,每九天为一个"九",共分为九个"九"。当数到第81天时,也就是整个"九"数九个的时候,就是俗称的"九尽桃花开"。这时天气渐暖,万物开始萌发,桃花也会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自清代起,老北京就有一项消寒的饮食习俗叫做"九九",这项习俗包括吃"九九火锅"、"九九酒肉"等。在九九这一天当中,人们需要吃十次火锅,而且每次火锅的内容都要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九九火锅都以涮羊肉为主,而这种火锅在清朝和民国时期非常流行。

冬至赠鞋

冬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有许多习俗和风俗。其中,赠送孩童鞋帽是一种常见的习俗。这个习俗主要是为了祈求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避免受到寒冷的侵害。在过去,赠送鞋帽主要是采用手工刺绣的方式制作,这样的鞋帽富有传统手工艺美感,也有种独特的文化气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大多数人更喜欢去市场上购买鞋帽,形式也随之改变,更多是跟随时尚潮流的设计和款式。总的来说,无论是手工制作还是市场购买,赠送孩童鞋帽都是体现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父母祈求孩子们平安健康成长之心的体现。

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于冬至这一节气非常看重,并传承了一句俗语:“冬至如大年”。姑苏人家一般会在冬至这天晚上喝冬酿酒,这是传统的习俗。在寒冷的冬天,饮用冬酿酒不仅能驱走寒气,还是姑苏人表达美好生活寄托的方式。

冬至这天的忌讳

1、忌远行晚归

古老的谚语民间常传,其中一句是:“冬至忌远行,黄昏忌不归。” 冬至这一天最好不要外出远行,如果必须外出,最好在太阳落山之前回家。

2、忌说不吉利的话

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其重要性与春节、中秋节等同。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可以看出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在这一天,我们要注意不说不吉利的话,多说一些祝福别人冬至快乐幸福的话语。我们可以向亲朋好友、长辈等送上贺卡或礼物,表示我们的祝福和关心。冬至也是我们吃汤圆的日子,象征着团圆和温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欢度冬至,祝愿彼此健康、快乐、幸福。

冬至谚语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

冬至节气吃什么

吃饺子

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冬至节日习俗是吃饺子,这种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说。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汉朝,当时张仲景在长沙任官,他告老还乡时遇到了大雪天气,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坏了。他十分难过,于是命令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然后施舍给百姓吃。大家吃了后,耳朵就都好了。从此以后,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就模仿他的做法,制作饺子来纪念他。因为饺子的形状像耳朵,人们就称这种食物为“饺子”,成为了中国北方冬至节的重要食物习俗。

吃赤豆糯米饭

据传说,共工氏的儿子作恶多端,最终在冬至这一天死去,而他死后,变成了一只能够传播疫病的疫鬼,继续伤害人民。然而,据传疫鬼最怕赤豆,因此,人们便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饭吃,用以祛除邪气、驱逐恶鬼、防止疫灾,并渐渐形成了一个常见的民间传统食俗。这也说明,从古到今人们对于疾病防控的重视,以及寻找各种守护神和神佑护身符的信仰渊源极为深远。

吃馄饨

据说冬至吃馄饨的习惯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传说宋高宗赵构特别喜欢御厨做的馄饨,因为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有人想把这位御厨送去大理寺治罪,但赵构放过了他,因为只有他知道如何制作馄饨。之后,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渐渐流传到民间,品种和花样也越来越多。每逢冬至节,家家户户都会包馄饨吃,从而形成了"冬至吃馄饨,夏至吃面"的风俗习惯。

吃羊肉

据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品尝了樊哙煮的羊肉,深深地为其鲜美口感所倾倒,对他的赞扬也是连连不断。随后,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这也寓意着新年会带来更好的开始。

吃汤圆

传统的冬至节是中国汉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在过去,人们特别注重冬至的节日气氛,包括吃汤圆等。

关于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之一,它寓意着“团圆”和“圆满”。在冬至这个节日,人们吃汤圆象征着对家庭幸福、和谐和吉祥的祈愿。此外,吃汤圆还有助于驱寒保暖,增加体力,带给人们更多的温暖和美好。

总之,吃汤圆作为冬至节的传统,不仅代表了人们对于家庭和谐、幸福的期盼,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台湾糯糕

在台湾,冬至节仍然保留着一种传统,即用九层糕祭祖。这种糕点由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形象,象征着吉祥、福禄、寿命。然后通过分层蒸制,用作祭祖仪式,以表达对老祖宗的感激之情。同姓同宗的人们会在冬至或前后的约定日期,按照长幼、尊卑的顺序,在祖祠中一一祭拜祖先,这被称为“祭祖”仪式。祭典之后,人们会摆设丰盛的宴席,并邀请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共同食用,这种聚餐被称为“食祖”。冬至节隆重的仪式,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而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则是节日必备的食品。

麻糍

麻糍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它不仅在浙江和江西是特产,在福建也是传统的祭祀供品。麻糍由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食材制成,制作方法包括蒸、煎、火烤、砂炒等多种方法,其中以南安英都麻糍最为著名。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能够产生耐饿的效果,口感甜滑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

一、生活起居

养生学中,冬至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主要原因是冬至一阳生,这意味着从此以后阳光逐渐增加,白天逐渐变长,直到夏至。因此冬至是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节气。在冬至到小寒和大寒之间,气温是最低的,很多患有心脏疾病和高血压的人容易病情加重。中风的患者数量也会增加。此外,由于天气寒冷,也容易出现冻伤现象。因此,在冬至期间,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保暖,以避免受到身体的伤害。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应当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为了预防病情的恶化,这些患者可以采取以下几项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患者在进食时应该减少摄入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同时不吃过饱。

2.加强锻炼:适度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心肺功能,有助于减少疾病发作的可能性。患者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气功等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3.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季节里,患者应保持足够的保暖,避免着凉。同时,要选择合适的衣服,免得过度燃烧身体能量。

4.控制情绪: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作和恶化也有很大的影响,患者应注意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

5.遵医嘱治疗: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化治疗,如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等,以控制病情的稳定。

在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时,我们要注意防寒保暖。要及时增添衣服,衣物的保暖性能要好,同时也要柔软宽松,这可以帮助加强血液流动。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合理安排饮食和起居,同时要注意避免酗酒、吸烟和过度劳累的行为。这样做可以降低我们患上许多疾病的风险,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因此,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为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情绪稳定、愉快是有效的方法,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有助于提高自信和免疫力。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等消极情绪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负面反应,例如容易感到疲乏、头痛、胃痛、失眠等等。因此,为了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饮食进补

冬至这一天最好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过多地摄入辛辣食物会使阳气升发,导致内热积聚,出现烦躁、口渴等不适。同时,过多进食肥甘厚味的羊肉、狗肉等食物也容易导致饮食不化,积聚湿气,产生痰湿。在北方,除了摄取热性食物外,也要搭配食用一些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保持体内的水液平衡。总的来说,食补是最安全的方法,但还是要注意适量,不可过量进食。

三、保养“精气神”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节。一旦冬至过去,白天时间就会逐渐延长。此后,各地气候也逐渐进入最为寒冷的阶段,也就是所谓的“进九”。在中国民间,有着这样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这个节气是寒冷的冬季,阳气消退,阴气逐渐增强,万物进入休眠状态,为即将到来的春季做好准备。人们也应该与季节保持一致,适当地冬眠,保持充足的睡眠,让阳气潜藏,阴精积聚。此时不宜过度运动,不要大量出汗,以免消耗身体的阳气。同时,日出而作,早睡晚起,也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和调节身体的生物钟。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