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靖远腊八节习俗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14
腊八节据说最早是由古代的“腊祭”演变而来,东汉末年佛教东渐以后,腊月初八逐渐被附会为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连传统的节庆食品——腊八粥,也有说法认为其起源与佛祖有关。不过在甘肃靖远一带,腊八节是不喝腊八粥的,那么当地人吃什么呢,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甘肃靖远腊八节习俗。
老靖远人在腊八这天并不喝粥,而是要吃“腊八糁饭”。在腊八的前一天下午,人们事先将黄豆、豌豆、大豆等煮熟煮烂待用,在腊八这天早晨天亮之前,再用小米、大米、糯米煮成粥,然后再加进去事先煮好的豆类,而后再加上一把白面搅和成“糁饭”,如有条件再加点肉臊子,那就更香了。
其实,靖远人的“腊八糁饭”,就是由腊八粥演变而来的,比粥更稠罢了。只不过腊八粥是用来喝的,而腊八糁饭却不能喝而只能吃。其实这种“腊八糁饭”却是最具靖远特色的腊八应景食品。
过去,靖远人吃“腊八糁饭”,要在天亮之前就得吃罢。传说谁家的腊八糁饭吃得早,谁家的庄稼就会黄得早,成熟得早。而且,这腊八的糁饭是不能吃尽吃完的,要专门留一部分,其意是年年吃剩有余。
在吃腊八糁饭之前,首先要用做好的糁饭,在自家的大门上抹一个厚厚的“十”字。民间传说,这种用腊八糁饭在大门上抹“十”字的习俗,是从江南传过来的。
相传,江南某地,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乡亲们不得不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有一户三口之家,母亲在逃荒的途中活活饿死。剩下父女二人,相依为命,沿街乞讨。为了给年幼的女儿找个生活的出路,老父亲给女儿头插草标,卖给了一户有钱人家,这时正值腊八前夜。
第二天早晨,女儿在这个有钱人家,端起碗来喝腊八粥。忽然想起了自己年迈的父亲至今仍在寒风中沿街乞讨,不由得涕泪俱下。于是,她拿起粥碗,用碗中的粥在这家门外边,抹上个厚厚的“十”字。心想如果今天老父亲乞讨路过这个家门时,门外边抹的那个粥“十”字,即可让父亲充饥果腹。
后来,这位孝女的孝心感动了乡亲们,并很快流传开来,家家效仿。每到食腊八粥的时候,人们都在自家的大门上,用腊八粥抹一个“十”字,从此这种习俗也就沿袭了下来,并代代相传。
不过到了现在,虽然广大农村地区“腊八节吃腊八糁饭”的习俗依旧,但在门上用腊八糁饭抹“十”字的情景,似乎已随着岁月流逝,鲜少见到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