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间重阳节习俗 赏菊登高插茱萸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14
我国传统重阳节,历来有登高、插茱萸。赏菊等习俗,这些节俗据说起于西汉时期,到了唐代则更加兴盛,有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这一时期反映重阳风情的诗作,那么就一起来看老黄历的介绍。
重阳节登高之俗始于西汉,《西京杂记》中就记载了:“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拔楔登高。”而后的《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人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术,并根据费长房的告诫,在农历九月九这一天,让全家大小佩戴装有茱萸的绛色袋子,登高饮菊花酒,最终得以消灾免祸的故事,给重阳登高又涂上了一层浪漫的神话色彩,也反映了古人殷切盼望消灾避祸、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可见,佩插茱萸作为重阳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也早见于汉代,而至唐代,此风更盛,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脍炙人口,所说正是重阳登高、插茱萸事。
唐代民间重阳风俗基本沿袭前代。我国大医学家孙思邀在《千金方·月令》中,把重阳登高列为一项重要活动。他说:“重阳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柑橘以泛之,即醉而归。”
如前所述,汉代佩茱萸,魏晋时出现插茱萸,而唐代皆而有之。唐宋时代诗人词家描写重九插茱萸的诗词不胜枚举。李白有“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王维有“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则有“茱萸正少佩,折取寄情亲”。
除佩插茱萸外,还有看茱萸。如杜甫寓居蓝田崔氏庄,与故人同饮,醉玩茱萸,不能释,作诗云:“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九日蓝田崔氏庄》)
赏菊、咏菊花、吃糕重九正仲秋,菊花盛开,文人雅士对娇艳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在唐代诗人咏九日的作品中,写到菊花的比比皆是,如王维有“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奉和重阳节上寿应制》);王绪有“今日登高蹲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可见赏菊之风的盛行。
另外,李欣有“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皇甫冉有“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秋菊自开花”(《重阳日酬李观》)。
由此可见唐人几乎是“无菊无酒不重阳,不插茱萸不过节”了,就连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也曾写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咏菊诗,以咏菊抒发起义者的革命豪情。
你可能也喜欢:
重阳节登高的来历_为什么要登高
古人重阳节登高去哪里 山楼和寺庙
佳节又重阳 南京重阳节去哪登高
浙江重阳节登高去哪里 十座名山任你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