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中秋节习俗 月饼配上桂花密酒绝对好滋味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8-02
上海地区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大家都希望在家人的陪伴下,在皎洁的月光下享受月饼,并畅谈家常。但是,只是吃月饼可能有些单调,因此聪明的上海人喜欢搭配美妙的桂花蜜酒,这样才能真正享受生活。本期上海文化将为您介绍上海中秋节的习俗。
月饼配上桂花密酒绝对好滋味
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上海人称之为“八月半”,人们非常重视这个秋天的季节。因为这一天正好处在秋季当中,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又被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等。在上海人的风俗中,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一个非常有传统意义的食俗之一。苏东坡在诗中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这说明在北宋时已经出现了这种圆形的美食,看上去像月亮,里面有馅料。
我记得小时候,中秋节非常热闹,那时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孩子,由于经济拮据,食物并不多,但是到了八月半,大人们总是长袖善舞,准备了很多美食。除了月饼,还有桂花糖芋艿、糯米糖藕、毛豆、大闸蟹、水红菱、珍珠米、甜芦粟、烘山芋、糖炒栗子等等。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嘴里都是香气,让人舍不得忘怀。
“八月十五桂花香”。那时中秋节并没有放假,我记得中秋之夜,父亲下班总会买一些桂花蜜酒回来,母亲还会去公园采摘开放的桂花。全家人聚在一起,坐在天井中间,品酒赏月,品尝月饼,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洋溢,那是童年时期难忘的岁月。
后来,我和弟弟去了外地,每逢佳节都思念亲人,常常是月明之夜,仰望星空,手捧着父母邮寄来的月饼,注视着飞鸟传信,感受着亲人的思念和问候。时光荏苒,现在有时我会想,如果当时有一台电脑,可以进行视频通话,那岂不是非常快乐!
过去在上海,每逢中秋节前后,卖桂花酒的生意总是比平常好。人们喜欢在糖和盐中浸渍桂花,保存在密封的玻璃瓶中,做糕点时添加,制作桂花糕;或者在烧煮山芋汤、糖芋艿时撒上一撮,增添色香味。有时还在泡茶时加些桂花,称之为桂花茶。此外,上海人非常喜欢吃糯米桂花甜酒酿、桂花糖芋艿和糯米糖藕。现在,在各大餐厅中,还有一道解酒的美食:桂花酒酿小园子,那也是我的最爱。不同的餐厅制作做法也各不相同,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我小时候住在徐家汇的老房子里,隔壁的邻居都是徐光启的后裔,可以被称为上海的土著,有许多特殊的风俗和习惯。老人们讲述说,上海古时候的中秋节里还有祭月和燃香竞赛的习俗。祭月时,月亮升起后,人们在户外设摆案,供奉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莲藕等食物,妇女先拜,男子后拜,祭拜完毕后,全家人共进团圆酒、赏月饭等。如果妇女回娘家过夜,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门赏月,在上海被称为“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之为“踏月”。当时上海还是一个水乡,中秋节的夜晚,人们会纷纷外出赏月,河岸边的柳树摇曳生姿,石桥下的水中映衬出皎洁的月亮,与天空中的明亮月球形成美丽的对照。到处都是游客,纷纷争相观赏。那时的小东门外还有着“石梁夜月”的独特景观,非常有名,被誉为“沪上八景”之一。
那时上海民间中秋节还有燃香竞赛的习俗。“香斗”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呈四方形,上大下小,大的一周大约有两尺多宽。香斗四周涂上纱绢,绘有月宫楼台和亭阁等图案,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里摆放着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帜等装饰物。在中秋之夜,许多大桥的桥头下会点燃特制的大型香斗,非常壮观。
我那时住在老房子里,邻居中有很多亲戚住在市郊的青浦泗泾乡间,他们在中秋节祭祖时通常会几家合在一起举行活动,这被称为“青苗会”。农民还将中秋节的天气和当年的收成联系在一起,据说如果中秋夜的月亮明亮,就意味着来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如果中秋夜多云或下雨看不到月亮,就可能会影响到第二年的元宵节,说法是“中秋之夜雨雪不断,灯节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郊区有一句古谚:“中秋月朗,来年丰收”、“中秋多云或有雨,元宵灯节也会受到影响。”
时光飞逝,如今的生活就像记忆中的桂花蜜酒,香甜醇厚。眼见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但已经失去了过去那种趣味。唯有那些沉淀在脑海中的旧事,还在我记忆中久久留存……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