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秋分 > 秋分节气小百科 秋分三候是什么

秋分节气小百科 秋分三候是什么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6-14

秋分节气小百科,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是秋分的节气。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的赤道,因此昼夜长短相等,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在秋分之后,阳光逐渐向南边移动,北极附近进入极夜期,南极附近则进入极昼期。北半球各地日照时间逐渐变短,而南半球却逐渐变长。这时候,南方的气温也开始逐渐降低进入秋季,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

秋分三候是什么

根据《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的说法,秋分是指阴阳相半的时刻,所以昼夜均等,寒暑平衡。此外,秋分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把一年分为两半的重要时刻。根据我国传统农历,秋分通常出现在公历的9月22日左右,标志着秋天正式开始,天气逐渐变凉,气温逐渐下降。同时,秋分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有吃秋分饼、踏秋等习俗。

这一天被称为春分,是一个昼夜平分的节气。在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的赤道,所以全球各地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大致相等。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分后白天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所以太阳直射的位置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导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发生变化。

其次,气温逐渐变凉。以传统的四季分类方法——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例,秋分日正好分隔了秋季,将其中的90天平均划分为两个季节。

秋分被古人分为三个候,分别是雷始收声、蛰虫坯户和水始涸。这些候分别对应着天气现象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古人认为,秋分后阴气逐渐旺盛,因此雷电现象逐渐减少,雷声也就停止了。而第二个候的蛰虫坯户,是指由于气温变冷,一些小虫开始蛰居,它们会用细土将洞口封闭,以免寒气侵入。最后一个候水始涸,则是指由于气温逐渐升高,水份开始蒸发,湖泊、河流等水源开始变少,而一些沼泽、水洼也会因为缺水而干涸。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特别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当秋分时节到来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凉爽的秋季。此时,南下的冷空气和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会产生频繁的降水,气温也不断下降。尽管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并不会过多。

在华北地区,人们有一个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句话明确规定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此外,动物迁徙和收获的时机也与秋分有关,如江南地区有些村镇在秋分这天举行鸭子游泳的比赛,而在江西的一些地方则会在秋分之后采摘柿子。

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也有一些禁忌,总结成了一些谚语,比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这句话提醒人们不要在暴风雨天出门,尤其是不要在雷电天气里露天作业,以免遭受灾祸,同时也提醒人们做好粮食储备工作,以备不时之需。

在这个季节中,由于秋分后全国范围内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开始减少,很多河湖的水位也开始下降,一些季节性河湖可能会开始变得干旱。除少数热带气旋在影响华南沿海和海南岛外,大多数地区的台风往往会带来一些降雨,这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这些地区会在10月之后进入干季。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