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历史 描写中秋的古诗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7-28
中秋节的历史,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也是秋季的中间时期,所以又叫作"中秋"。
描写中秋的古诗
中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也是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古代的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就已经有了“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记载,最早出现“中秋”一词的是《周礼》一书。到了魏晋时期,还有记载称“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期,已经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宋代是中秋赏月的鼎盛时期。《东京梦华录》记载道:“中秋夜,贵族们修饰台榭,民间争先占据酒楼赏月。”每年的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上彩带的牌楼,出售刚刚开封的美酒。各种新鲜水果也摆满了摊位,夜市的热闹是一年中少见的。
显官和豪门晚上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声此起彼伏,到了天亮也没有停息。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便第一个看到明亮的月光,然后安排家宴与家人团聚。浙江地区会放上数十万盏羊皮小冰灯,漂浮在水面上,宛如繁星(见《武林旧事》)。
而“京师赏月之会,与其他地方不同。无论贫富,人们都按照成人的着装,登上楼顶或者在庭院中拜月,每个人的期待也不同:男人希望能尽早攀上月宫,高举仙桂。女人则期待变得美丽如常娥,圆润如浩月。”
明清时期,民间对中秋节更加重视。《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说:“民间互赠月饼,象征着团圆之意。这一晚,人们会举办赏月宴。在苏堤上,人们会联袂走上,一边踏着舞曲,一边赏月,就像白天一样热闹。”
在中国的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中秋节也叫做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明亮,因此也被称为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它是我国众多民族中流传着的传统文化节日。
在这个夜晚,人们仰望着天空中明亮如玉的明月,不禁期盼与家人团聚。即使身在他乡的游子,也能通过中秋节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的诗歌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3、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9、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11、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2、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3、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4、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