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冬至 > 苏州冬至大如年 苏州冬至三大风俗

苏州冬至大如年 苏州冬至三大风俗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8-21

苏州冬至大如年,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冬至代表着新年的到来。这一天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亲人们聚在一起共进晚餐,共同庆贺。他们可以一同品尝美食,畅饮美酒,还可以一起娱乐,例如打牌。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人们放松心情,还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在苏州,冬至也被称为“冬至大如年”,突显了其重要性。

冬至节气

苏州冬至三大风俗

冬至简介

冬至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导致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大约一个月后,中国将迎来农历新年,而在周易中,冬至这一天被认为是新年的开始,被老一辈人称之为小年。冬至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比如吃饺子、吃汤圆等,以示寓意团圆和满足的愿望。

在古代某些时候,情况与现在相反。根据沈建东的介绍,周朝采用的是太阳历,将冬至的夜晚视为一年的结束,也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冬至日被视为岁首,也就是新年的开始,因此庆祝冬至节就等同于过年。在3000年前,泰伯和仲雍南奔,建立勾吴,将周朝的历法带到了苏州,预示着苏州人将冬至当作他们的新年来庆祝。

根据沈建东的分析,苏州人重视冬至节的原因主要是与他们的老祖宗泰伯和仲雍有关。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其他地方普遍采用夏历并将农历12月的最后一天作为岁末,正月初一作为岁首。然而,苏州人依然保留着重视冬至这个节日的习俗,并给予它独特的关注,甚至形成了“肥冬瘦年”的说法。

这主要是因为泰伯和仲雍被视为苏州人的老祖宗,历代苏州人对这两位老祖宗都怀有极高的敬意和纪念之情。在泰伯和仲雍的影响下,苏州人坚持使用冬至作为衡量时间的重要节点,并将其视为农历年的起点。这种特殊的历法观念使得苏州人在冬至这一天格外重视,认为这一天的吃喝和饮食对整个年份的丰收和顺利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尽管其他地方普遍改用夏历并将正月初一作为年初,苏州人仍然坚守着对泰伯和仲雍的纪念与敬意,继续重视冬至节,并将其作为他们的历法基准点。这种传统和习俗的延续使得苏州人保持了与众不同的历法观念和重要节日的庆祝方式。

苏州人的冬至有三大习俗

苏州人过冬至时,通常会先进行天地祭祀和祖宗祭祀,这个习俗俗称为“过节”。一般安排在冬至的前一天晚上,苏州人称之为“冬至夜”,也有一些人选择在冬至这一天的中午进行祭祀。即使到了现在,许多苏州人仍然保留着祭祖的传统习俗。

冬至夜祭祖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仪式。一般来说,在冬至夜前一天,长辈会在白天开始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祭祀所需的酒菜和摆设,如摆台的规矩、香火和蜡烛,还有元宝等等。

在过去,冬至夜对于苏州人来说有一个俗语,叫做“有得吃吃一夜,没有得吃就冻一夜”。这句话嘲笑的意思是,有钱人家可以享受吃一夜的食物,而穷人家只能忍受冻一夜的寒冷。所以在这一天,苏州人通常会大吃一顿。直到现在,苏州人在冬至节前通常还会互相赠送食物,把自家的食物带给邻居尝尝,这个传统被称为“冬至盘”。

苏州人在冬至这天的团圆饭非常丰盛,尤其是富裕的家庭,至少会有八盆暖锅和其他各种美味佳肴,例如整鸡、整鸭、大青鱼和红焖蹄膀等。而且,这些菜肴都有吉祥的名称,例如蛋饺被称作“元宝”,肉圆叫做“团圆”,线粉被称为“金链条”,鸡则被称作“朴朴腾”,鱼则被称为“吃有余”,黄豆芽被称为“如意菜”,青菜被称为“安乐菜”,就像过年除夕的年夜饭一样丰盛可口。

饭内加入黄豆,被称为“元宝饭”。在饭碗中,还会预先放入两只热荸荠,当吃饭时,将其夹出来,被称为“掘元宝”。

冬酿酒是一种添加了桂花的米酒,其香气宜人。在冬至之夜,姑苏百姓以冬酿酒为主,同时还会品尝各式各样的卤菜,如卤牛肉、卤羊肉等。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散身上的寒气,更寄托了姑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