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农历知识 > 六月份节气有哪些 六月份节气节日有哪些

六月份节气有哪些 六月份节气节日有哪些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7

众所周知,六月是夏季真正的开始,因为夏季气温高,人们的状态常常会表现出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烦躁等状态,那六月份节气有哪些呢?节气季节不同阶段的特点,不同的月份里有不同的节气和节日,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六月份节气节日有哪些,来一起看看吧!

【六月份节气有哪些】

六月份的节气分别是芒种和夏至。

芒种

每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6日或7日,这时太阳到达黄径75°。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夏至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六月有什么特点?

在一年之中,最热的月份是六月,最冷的月份是腊月。六月正值小暑大暑期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逢庚起伏,因此六月也被称为伏月和暑月。此时天气炎热,阳光炙烤着大地,仿佛万物要被烤焦了一样,所以六月也叫“焦月”。

六月的物候分别为:“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蟋蟀因炎热而躲到了屋檐下,鹰击长空而不肯落地,高温与潮湿并存,植物腐化,大雨时行。所以六月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温和潮湿。

在高温之下,地面的湿空气就会不断上升变成积雨云,这种积雨云以块状的形式迅速变成降雨落下来。所以六月的雨有很明显的区域性,往往会造成这边下雨那边晴,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就是因为温度过高,湿空气上升过快而导致的。

六月下雨到底好不好?

俗话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六月雨三泼,遍地出黄金”,“六月三天麻麻雨,狗子不吃稀面糊”,“六月怕干,九月怕淹”,“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连阴把谷烂”,“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这些谚语都说明了六月有雨,秋庄稼就容易丰收。

农历的六月正是庄稼苗在快速生长的时候,此时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也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如果六月的降雨较少,天气干旱,也就相等于三伏天雨较少,被称为“伏旱”,如果三伏天干旱,地里的庄稼很容易就会枯萎。

俗话说:“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遇到伏旱,赶紧浇灌”,“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里雨多,囤里米多”,“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所以六月是最需要雨水的时候,六月连阴吃饱饭。

【六月份节气节日有哪些】

1、儿童节(6月1日)

每年的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也是中国的儿童节。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耍、享受爱和关怀。家长们也会给孩子们买礼物或者带他们去游玩。

2、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化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以纪念屈原和抵御瘟疫。此外,端午节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3、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是纪念父亲的节日,起源于美国。人们会送礼物、写贺卡、组织家庭聚会等来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爱。这也是家庭团聚的好时机。

4、世界献血者日(6月14日)

世界献血者日旨在感谢献血者的贡献,宣传献血的意义和重要性。各地会组织献血活动和宣传活动,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献血事业中来。

5、纪念抗战爆发纪念日(6月18日)

纪念抗战爆发纪念日是为了纪念1937年6月18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人们会参加各种悼念仪式和纪念活动,以缅怀那段历史和英烈们的牺牲。

6、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五大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等,以祛病驱邪、祈求平安。此外,端阳节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7、世界禁毒日(6月26日)

世界禁毒日旨在宣传禁毒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各地会组织禁毒宣传和教育活动,以呼吁人们远离毒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8、毛泽东逝世纪念日(6月26日)

毛泽东逝世纪念日是为了纪念毛泽东主席的逝世。人们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和悼念仪式,以缅怀毛泽东主席的功绩和贡献。

传统节日的形成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的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历》、《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传统节日的意义

我们的传统节日的精神基础是儒家所倡导的和谐,强调有差异的多样性的和谐,所谓“和而不同”。这样的理念是一笔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我们应该有一种开放的胸襟,吸纳世界先进文化,同样也有责任向世界奉献我们的优秀文化。

事实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当地文化环境进行适应性变化之后有被接受的可能,而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流动地适应、变化与变异成新的过程。如春节在巴黎、纽约、温哥华等欧美城市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大型文化节,参加者不仅是华人华侨,当地政府也出面组织相关活动,市长致辞并参加游行活动,春节已成为观光旅游项目。春节等传统节日让世界人民能够分享我们的快乐,能够认识文化生态多样性的重要,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温厚与崇高。

当然,文化是有价值内涵的,它是民族立身之本。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一个文化重组与创新的时代,各种文化的相互联系会愈来愈密切。人们在联系中认知不同体系的文化,多一种文化样式,人们就会多一种文化选择,所以对于今天的世界来说,各文化间的相互包容与相互欣赏是一种时代潮流。

我们觉得自己的节日是文化传统,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来说,这些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新奇与多样化文化样式之一,就像我们看待西方的圣诞节一样。我们在考虑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时,最实际的策略是在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开掘、整理、继承、改造方面下功夫,将具有普适性价值、适于向外扩展影响的文化事象提炼出来,以影像展示、仪式行为、物品装饰等方式进行世界宣传,应该充分重视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载体功能,向世界昭示中华文明与文化。

这些理念的实现,又要靠具体而微的节日事象实现,比如节日仪式、活动、礼品、食品、纪念品、玩偶等标志物都应该细心琢磨设计,让无形的非物质文化有可欣赏、能触摸的物质载体,这样的节日才能打动人心。一如西方情人节的玫瑰,中国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同样有自己的滋味与寄托,像北京中秋的兔儿爷就可以漂洋过海成为欧美人士欣赏的东方幸运神偶。同时,我们也可借鉴东亚国家与海外华人创造的节俗项目,丰富并扩大我们的传统节俗内容,让传统的节日更适合全球化的需要,更贴近人性,更能服务于家庭与社会。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