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农历知识 > 一月份节气有哪些 一月份节气节日有哪些

一月份节气有哪些 一月份节气节日有哪些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7

在我国,有二十四节气,每个月份都会有与之对应的节日,那你们知道一月份节气有哪些吗?说起一月份,很多人会想到在一月一日的元旦节,不过在一月份还有不少节日的存在,节日是民族以及国家的文化底蕴,今天小编准备了一月份节气节日有哪些的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

【一月份节气有哪些】

一月的节气是小寒和大寒。《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孔疏:“谓之小寒大寒者,十二月极寒之时,相对为大小,月初寒为小,月半寒为大。”

小寒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通常出现在阳历每年的1月5日左右。它标志着冬季进一步加深,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小寒一过,天气骤冷,北风呼啸而至,整个大地都被冰雪所覆盖。人们穿上厚重的衣物,蜷缩在家里,炉火熊熊,闻着烧柴的香气,享受温暖的时刻。与此同时,农田也进入了严寒的阶段,农民们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农作物,比如搭建临时温室、放置保温材料等,以确保作物能够安全越冬。

在小寒这一节气中,人们还有许多习俗和传统活动。一些地方会举办庙会、冰雪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赏和参与。此外,人们还会采摘一些冬季水果,如柿子、橙子等,这也成为小寒期间的一道美食。

除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外,小寒在中医养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认为,小寒是阳气开始复苏的时期,人体的阳气也开始慢慢恢复活跃,此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因此,人们在小寒时节会多饮温热的食物和饮品,如姜汤、热牛奶等,以增强体内的阳气。

小寒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它不仅意味着天气的寒冷,更是一个人们迎接新年、新希望的开始。在小寒之后,阳光开始逐渐显露,白昼变长,人们对于新一年的期待和希望也与日俱增。农民们开始筹备来年的农事计划,商家们也纷纷准备过年的物资,全国上下进入了欢乐喜庆的氛围。

小寒是一个寒冷的节气,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无论是庆祝活动、农田管理还是个人养生,人们都会在小寒这个节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寒冷的季节。而随着小寒的过去,迎接着春天的脚步和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充满了希望和期待,相信未来会更好。

大寒

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每年的1月20日左右。它标志着冬季的极点,天气达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大地也被严寒所笼罩。

大寒一过,整个北半球都进入了严寒的状态。北方地区的寒冷更加刺骨,寒风凛冽,雪花纷飞。人们不得不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棉衣棉裤等保暖衣物,以抵御严寒的侵袭。同时,农田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农民们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保护作物,如覆盖防寒保温材料、加强管理等,确保作物安全越冬。

与此同时,大寒期间人们也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和活动。比如,有些地方会举办冰雪节、温泉祭等活动,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赏和参与。此外,还有一些寓意着驱邪和祈福的传统习俗,比如放爆竹、贴门神等,以驱除霉运,迎来新年的好运。

在大寒这一节气中,人们特别注重养生保健。中医认为,此时天寒地冻,人体阳气最为虚弱,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因此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体内的阳气。人们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和补品,如姜汤、红枣、核桃等,以提供足够的热能和养分,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此外,还会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晨间散步、太极拳等,以保持身体的灵活与健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代表着寒冷的巅峰。然而,正如古人所言,“大寒一过春将至”。尽管此时天气寒冷,但蕴藏在大寒背后的却是一个新的开始。随着大寒的过去,阳光逐渐升高,白昼变长,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人们对于新一年的希望和期待也随之上升,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大寒是一个意味着寒冷极致的节气,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寒和挑战。人们需要更加努力去保护自己和农田,同时也要注意养生保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随着大寒的离去,迎接着新一年的希望与期待,人们相信在春天的到来之后,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月份节气节日有哪些】

1、1月1日:元旦

2、1月5日:小寒

3、1月8日:腊八节

4、1月10日:全国110宣传日

5、1月20日:大寒

6、1月25日:北方小年

7、1月26日:南方小年

8、1月26日:国际海关日

9、1月27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10、1月31日:国际麻风节

11、1月31日:春节

农历一月都有哪些节日?

正月初一:春节。全国人民都在过春节,中国最盛大的节日。被称为“过年”。

正月初二:拜娘家。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三: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要早睡。

正月初四:年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

正月初五:俗称为“破五”节。正月里的规矩之后都可以破了,这天后就开始过“月”了。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俗称“人日子”。

正月初八:谷子的生日。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

正月初十:正月初十日,成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

正月初十一: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子媳日”,“请紫姑日”。广西宾阳县“炮龙节”。

正月初十二:“十二漏屎”、“十二搭灯棚”、“烤火节”、“老鼠节”。

正月十三:开始“神看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正月十四: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

正月十五: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赏花灯、吃元宵、放烟花、最热闹的一天,这天过后就真正开始过“日子”。

正月十六:“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

正月十七:“正月十七儿,老鼠嫁妮儿”,是老鼠们的喜庆节日。

正月二十:农历正月二十的传统习俗有:小天仓、补天节。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传统节日的形成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的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历》、《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1月份的别称

孟春、柳月、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