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的青年是多少岁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8
你知道青年的定义是什么吗,我国指的是15-34周岁的人,而国际上则认为14-44周岁的人都算是青年,那我国的五四青年节的青年是多少岁?14至28周岁的青年都是五四青年节的适用人群,那么,小编在这儿为大家带来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的解析,希望能帮到各位朋友哦。
【五四青年节的青年是多少岁】
五四青年节的年龄是14至28周岁。但国家统计局将15至34岁界定为青年;共青团则规定14至28岁的人群属于团员;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14至44岁的年龄段内都是“青年人”。
我国五四青年节青年年龄范围
1、共青团
共青团章程第一条对团员的年龄作出了明确规定: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员年满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的,应该办理离团手续。这意味着,此次享受假期青年的年龄限制和团员恰好一致。
2、国家统计局
统计部门对青少年的划分是0岁至14岁。
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有两个,分别是60岁以上,65岁以上,但是对青年年龄段没有划分。
3、杰出青年
以国内非常权威的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来看,参评年龄段一般是18岁至40岁。比如,2008年评出的第十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有两位是1968年出生的,今年正好40岁。
从各省市来看,对“十大杰出青年”的年龄上限更是各不相同,陕西省是39岁,江苏省是45岁,武汉市是45岁,深圳市是40岁。
我国国家统计局:15—34岁的人为青年。
共青团:14—28岁的人为青年。
青年联合会:18—40岁的人为青年。
港、澳、台地区:10—24岁的人为青年。
国际五四青年节青年年龄范围
1、联合国
曾在一份文件中把14岁至25岁的人称为“青年人口”
2、世界卫生组织
44岁以下的人被列为青年;45~59岁的人被列为中年;60~74岁的人为较老年(渐近老年);75~89岁的人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4—34岁的'人为青年。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
五四青年节是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的节日。1918年11月11日,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胜利,德奥战败而告终。1919年1月,获胜的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召开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了会议。会上,中华民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第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被拒绝。会议决定,日本将接管德国在中国的各种特权。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署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由学生领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像火山爆发一样开始了。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准备。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场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中国青年的光荣革命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这一规定。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至今仍为当代青年所推崇。
五四青年节的历史意义
五四青年节爱国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政权登上历史舞台的开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深入工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的成立做组织和思想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经被固定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责任,对社会问题的激情,对各行各业的觉醒和创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它蕴含着时代精神和时代诉求,指引着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方向。
五四青年节一年一次,或隆重或简朴,但它的意义将永存。五四青年节有两层含义:一是纪念五四运动,二是作为一个青年节。二者共同构成了具有深刻历史和现实内涵的精神动力。既是对历史的承诺,也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体悟之旅,是对未来历史的反思。
五四青年节的文化意义
五四青年节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 西学与中学之争, 都带着这种性质。那时的所谓学校、新学、西学,基本上都是资产阶级代表们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 (说基本上,是说那中间还夹杂了许多中国的封建余毒在内)。在当时,这种所谓新学的思想, 有同中国封建思想作斗争的革命作用,是替旧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经进到帝国主义时代,上阵打几个回合,就被外国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复古思想反动同盟所打退。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 在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腐化, 已经无力,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五四”以后则不然。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是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在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上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这支生力军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中,不论在哲学方面,在经济学方面,在政治学方面,在军事学方面,在历史学方面,在文学方面,在艺术方面 (又不论是戏剧, 是电影, 是音乐,是雕刻,是绘画),都有了极大的发展。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解决,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
“五四青年节”每年一次,或隆重或简朴 ,但其节日的意义永在。“五四青年节”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纪念“五四运动”,一是作为青年的节日。两者共同构成了包含深厚历史与现实内涵的精神原动力 ,它既是对历史承诺的担当 ,也是对实现社会与人生的叩访 ,更是对未来历史的观照。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