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交节时间
公历11月7-8日交节。立冬是干支历亥月的起始。
立冬节气涵义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渐渐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冬季普遍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
立冬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曾在湖南担任太守的职位,后来在某年的冬季之时辞官还乡。当他回到家乡的时候,看见了父老乡亲们个个面黄肌瘦、饥寒交迫的样子,甚至有些人的耳朵都被冻坏了。他内心十分难受,便让弟子们搭建了一个医棚,架起一口锅,用羊肉、药材和辣椒等作为馅料,再用面皮裹住,包成耳朵的形状,下锅煮成了“驱寒矫耳汤”,分给乡亲们吃。乡亲们吃完之后耳朵便都治好了。后来每逢立冬和冬至,人们就模仿当时的面汤包饺子,到现在,变成了立冬的习俗。 此外,在立冬这一天,天子要穿黑的衣服,骑铁色的马,带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 这些传说故事不仅丰富了立冬的节气习俗,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立冬习俗
养冬:立冬有“养冬”的习俗,人们会在这时进补,为迎接冬季的到来做准备。人们会食用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羊肉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补冬: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民间有“立冬补冬”的食俗。人们认为立冬进补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抵抗力。因此,在立冬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炖鸡、炖鸭、炖鱼等,享用一顿丰盛的补冬大餐。 腌菜:立冬腌菜的习俗与冬季的饮食习惯有关。因为冬季气温较低,蔬菜生长缓慢,供应量减少,所以人们会在立冬前后腌制蔬菜,以备冬季食用。腌菜不仅可以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还能增加口感和风味。 立冬吃倭瓜饺子的习俗:在某些地方,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习俗。这种饺子是用倭瓜和面粉制作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人们认为在立冬吃倭瓜饺子可以强健身体、预防感冒。 祭祖:在某些地区,立冬也是祭祖的时节。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墓地祭拜,表达敬意和思念之情。这种习俗不仅是对先人的怀念,也是对家族传统的传承和尊重。 补膏方、进补药材:立冬除了食补外,还有进补药材和膏方的习俗。人们会根据自身需要和医生的建议,选用人参、鹿茸、枸杞等中药材来进补,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一些传统的中医膏方也会在这一时节被人们所青睐。 酿黄酒:在部分地区,立冬也是酿黄酒的时节。民间有“冬酿酒,热到六月不生蛆”的说法。酿好的黄酒醇厚甘甜,不仅营养丰富,还有驱寒暖身的作用。 吃羊肉:在某些地区,立冬有吃羊肉的习俗。羊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够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帮助人们抵御寒冷。同时,羊肉与立冬的“养”和“补”相契合,成为这一时节的佳肴之一。 吃狗肉:在一些地方,立冬还有吃狗肉的习俗。狗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酸,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时也有驱寒暖身的作用。在冬季来临之前食用狗肉,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寒冷。 吃饺子、吃汤圆、吃麻薯:在不同的地区,立冬还有吃饺子、汤圆和麻薯的习俗。这些食物都有驱寒暖身的作用,可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同时,这些食物也是民间传统食品中的佳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