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大寒 > 大寒节气小知识 大寒节气有什么含义

大寒节气小知识 大寒节气有什么含义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05

大寒节气小知识,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月20日或21日左右。由于大寒时节气最为寒冷,因此得名为大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寒被视为寒冬腊月中的最后一个时间节点,也是新年的前奏。

大寒节气有什么含义

大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月20日至21日之间交节。和小寒一样,大寒也代表着天气寒冷的程度,而大寒更强调天气到达了极致的状态。据中国历史上的气象纪录,北方地区的大寒比小寒更冷;而南方一些沿海地区则在大寒节气会经历最冷的天气。

大寒是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的一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寒气到达了极点,它与小寒相对,属于寒冷季节的中期,也被称为“寒的中极”。

大寒时期,南下的寒潮频繁出现,寒冷程度达到了全年最低点,此时的降水量也是最少的。民间有谚语:“小寒大寒,无风自寒。”生物因此开始蛰伏,等待春天的到来。

总之,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它是自然界万物开始休眠的季节,也是一个万物准备迎接春天的时令。

虽然冬至节气是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候,但最冷的时间却是在冬至之后的小寒、大寒节气,尤其是大寒节气。这是因为随着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的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热量散失始终未能得以补充。在这一时间段内,尽管白天吸收的热量增加,但仍远少于夜间所释放的热量,故而气温持续下降,天气越发寒冷。

经过冬至后,北半球的气温一直在下降,直到大寒节气的时候气温降到最低点。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的国家来说,不同的地区在气候上会有很大的差异。据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显示,北方地区在大寒节气时期是非常冷的,没有小寒节气时期那么温暖;而对于南方的一些沿海地区而言,它们在大寒节气时期经历的气温是最冷的。

大寒节气的禁忌

1、不损阴津

在大寒期间需要注意滋阴养血,减少身体受干燥天气的影响。由于此时空气湿度较低,容易导致身体内的阴液不足,特别是呼吸系统患者容易出现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等症状。同时,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注意血黏度的增高问题,如果由于年龄等原因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更需警惕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因此,在大寒期间应适当调整生活习惯,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水分的食物,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等家用电器来达到此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使用室内暖气和空调时,除了要经常通风,还可以考虑使用空气加湿器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改善干燥的气候。同时在晚上睡觉用电热毯时,应该避免开过夜或开太热,以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增加饮水量也非常重要,不能等到口渴后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和代谢正常。在洗澡前后也应该适量的喝一些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2、不宜食用燥热之物

大寒是每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的北京冷气逼人。为了保健养生,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保护阳气为主,多食用热性食物,而避免生冷、粘硬且不易消化的食品,以防止脾胃受损。此外,也应该少食用燥热的食物。

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大寒节气前后可以采用不同的饮食调养方法。对于阳虚的人,可以多食温热食物,例如羊肉、鸡肉等;而对于阴虚的人,则可以多食用滋阴食物,例如鸭肉、鹅肉、木耳等。在进行药材补养时,也需要结合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选择服用,并最好在咨询专业人员后再进补。

大寒过后即将迎来立春。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我们还应该适当多摄入具有升散特性的食物,以提前适应春天万物升发的特点。

3、不能运动过量

在大寒的时节里,我们应该注意不要过度运动,过度出汗会导致阳气流失,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要进行锻炼,应该选择在向阳的广场进行,运动项目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快走、慢跑或者广场舞等。锻炼时的强度应该以微微出汗为宜,具体运动强度可以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而定。在雾霾或下雪天气时,最好暂停锻炼。

大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在每年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我们迎来了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这时候的天气寒冷到了极点,可以称之为大寒。在大寒节气中,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其调整周期大概是20天左右。在这段时间,通常会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大风降温的天气。当长波脊位于东经80度以西,而沿海大槽位于东亚时,我国便会受到西北风气流和冷空气的影响,因此会出现持续低温的天气。

大寒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与小寒一样。尽管近年来部分地区的气象观测记录表明,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一些年份和沿海地区仍可能出现全年最低气温在大寒节气中的情况。因此,在大寒节气期间,仍然需要做好农作物的防寒措施,特别是应当注意保护牲畜安全度过冬季。

在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大寒时节的平均气温通常在6℃至8℃之间,比小寒时期的气温高出近1℃。虽然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但是在这个时节,雨水的量通常是最少的。因为在中国的农历中,小寒和大寒分别是冬季的第十三个和第十四个节气,代表着寒冷的极致,所以有民间谚语“小寒大寒,冷成一团”来形容这两个节气。

针对某些作物来说,它们在生长期内需要适宜的低温环境。比如冬性较强的小麦和油菜,在春化阶段需要较低的温度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但是,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为温暖,如果在太早的时间种植小麦和油菜,这些植物的生长速度会过快,提前拔节和抽苔,抗寒能力会大大降低,也就更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因此,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在合适的时间内播种、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这些都是取得高产的关键所在,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降雨量较少的季节。在大寒节气期间,中国南方地区的降雨量仅略有增加,华南地区的雨量通常为5至10毫米,而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的雨量。由于华南地区冬季相对干燥,越冬期间耗水量较低,因此耕地和水分的供需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在缺雨少雪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根据其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的生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大寒节气的风俗

一、迎灶神

灶神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神祇之一。在中国的家庭中,厨房即灶间被认为是家中的“灶神”的居所。为了表示对灶神的崇敬,中国人们经常提到一些灶神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些描述意味着灶神是家庭的保护神,期望上天保佑家庭吉祥如意。

在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神还会与其他神祇共同来到人间过年。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接灶”和“接神”等仪式,以示对神灵的敬意。这些仪式不仅反映了中国人对神灵的崇拜,还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崇尚团圆和家庭和睦的价值观。

因此,根据传统文化中相关的习俗和民间传说,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人们会在除夕夜或初一早晨将灶王爷的图像贴在灶台上,以表示对灶王爷的敬意和祈求。同时还会进行一些祭祀仪式,如燃放鞭炮、献香供品等,以期望得到灶王爷的保佑和庇护。这个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被发扬光大,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二、食腊八粥

在小寒过后约15天,就进入了大寒节气。这也是24个节气中最后一个。虽然天气非常寒冷,但因为已经接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寒冷刺骨。在这个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于除旧迎新,制作年肴,准备年货,这是因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即将到来。

北方人过年的重要节日之一是腊八节,这一节日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当天,人们会熬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用五谷杂粮、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食材制作而成。腊八粥是人们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三、数九

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月20日或21日左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气温降低,寒冷侵袭人们的身体和心灵。人们要适应这一寒冷的气候,保持身体健康。

为了度过这一寒冷的冬季,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习俗和谚语。例如,三九四九寒,五九六九雨,七九八九霜,表示这几个阶段的天气最为寒冷。又如“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等谚语,也表达出了人们对于寒冷天气的感受和警惕。

数九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个习俗,即从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作一个“九”,依此类推,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也就是“九尽桃花开”的日子。这一习俗可以帮助人们记忆和规律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具有民俗文化、历史意义和气象科学的意义。

总之,大寒节气作为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整个冬季的结束,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人们要注意保暖、增加营养,同时也可以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四、蒸煮糯米饭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