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立春 > 立春还被称为什么 立春节气有什么食俗

立春还被称为什么 立春节气有什么食俗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14

立春还被称为什么,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也是春季的开始,另外还有一些别称,如“打春节”、“掌上春”、“辞岁”、“春龙起飞”等。在此时期,人们会在门前放置花瓶、挂红灯,以示喜庆祥和之意。此外,北方的人们还会吃“春饼”,南方则有“春卷”。这些食品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着收获和美好的未来。此外,一些地方还有燃放鞭炮、舞龙灯等节庆活动。

立春节气有什么食俗

但是,虽然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但在气温回升之前,人们仍然需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更需要注意。因为立春后,气温虽然有所上升,但总体而言还是寒冷的。为防止感冒等疾病的发生,人们需要适时地添衣保暖,特别是穿好保暖内衣和保暖鞋袜等,让身体保持适温。

立春的别称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的每年二月四日或五日,标志着春季正式开始。因为春节在立春之前,所以很多人也称立春为春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有许多别称和习俗。

1. 打春:“打春”是指在立春这一天,人们会扫尘、拆迁、修建、装修等等与“打扫春天”的事情,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2. 春节:立春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春节。

3. 正月节:传统的农历正月就是从立春开始的,因此立春也被称为正月节。

4. 岁节:古代人们通常用岁份来计算时间,在立春这一天也被称作岁节。

5. 改岁、岁旦:立春是新一年开始的时间节点,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改岁或岁旦,同时也会进行一些与新年相关的传统活动。

立春是24节气之一,位于每年的2月3日至5日间。它是太阳运行到黄经315度时的节气,也是中国农历正月节气之一。在明清官方历书中,立春被划分为正月节气。在这一天,昼长夜短、气温逐渐上升,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在这一节日中,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祭祀、祈福、贴春联、吃春饼等。

立春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其名称中的“立”表示“开始”,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是一个象征着温暖、生机和希望的季节,而立春则是春天所有美好的象征之一。在立春这一天,春天正式开始,气温渐渐升高,万物开始苏醒,鸟儿开始飞翔,草木开始抽出嫩芽,大地也变得越来越绿色和生机盎然。从立春开始到立夏前为止,这个时期被称作春季,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也是一个种植和生长的季节,人们开始进行耕耘和播种,期待收获丰收的好结果。总之,立春是一个寓意丰富的节日,代表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和新的生命。

立春的由来:

「立,始建也,春气始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的气息开始初现,正式进入春季的开始。早在春秋时期,一年中就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八个节令。在《礼记・月令》和《淮南子天文训》等古籍中也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而汉代前的历法曾经多次变革,当时将立春作为春节的开始。直到1913年,国民政府的一个文件将每年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此后立春日仅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传承至今。“春”就是春天的意思,“立春”则表示春天的气息开始初现,气温、日照和降水量等都开始增加,进入一个升温趋势。

立春这个节气距离春节不远,而立春这一天意味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在古代,周公制定了用出土牛的方式来表示春耕的开始和结束。历代封建统治者也将这一天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并举行鞭春之礼,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和农业。如果立春正好在正月初一,被称为“岁朝春”,被认为是一个难得的好兆头,预示着这一年的收成丰收。因此,有一个民间谚语说“百年难遇岁朝春”,意味着这样的好兆头极其罕见。

古人认知里的立春

古人通过观察星象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以此认知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其中,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也是寅月的开始。古籍《群芳谱》对于立春的解释为:“立”表示“始建”,“春气始而建立也”。此外,左河水在《立春》诗中也描述了春季的特征,如东风带雨、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也开始谋耕等。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的时段。而立春这一节气标志着气温、日照、降雨等开始趋于上升、增多,阳和之气也开始慢慢复苏,大地万物也开始进入春天。因此,人们对春天十分重视,将有“双春”之年视为大吉之年份。

节令习俗

在古代,人们将一年按照24节气分为四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始点,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开始。在立春之前一天,人们庆祝节分,以驱邪纳福,并举行一系列活动来庆祝。

在古人的信仰中,天地神灵和祖先神灵是万物的主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因此,他们重视祭祀文化,并在黄道吉日举行祭祝祈年活动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并祈求丰收。

立春是根据黄道推算而来的,当天的象征是“斗柄指寅”,也标志着新的一个轮回已经开启,阳气开始复苏,万物开始萌芽,春耕大忙季节也随之开始了,全国各地的农民都开始忙碌地进行春耕活动。

立春的风俗及饮食

送春牛

汪曾祺在他的文章《岁交春》中描述了他的家乡高邮送春牛的情景,那里的穷人在立春这一天会手制泥牛并送到每个家庭,这些牛大约五六寸长,涂上颜色,有的甚至还有一个小泥人代表芒神,送到的时候会用唢呐吹奏短曲,将其供奉在神案上,以此得到赏钱。从这可以推广开来,江南地区的送春牛仪式大概都是类似的。

贴春牛图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堂屋的墙上贴一幅画,这幅画是黄纸上的春牛图。黄色代表着土地的丰收,而春牛则象征着农事的繁忙。在过去的农村生活中,立春节气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农民们常常会购买一本老黄历,作为劳动生活的参考。老黄历上通常会印有春牛图,这也成为了乡村的一种惯例。

咬春

北方的一些地方在立春的日子里要吃萝卜,这种习俗叫做“咬春”。另外还要吃生菜,这样的一道菜就被称为“春盘”。在《月令广义》卷五中记载:“唐朝时期,在立春这一天,人们要吃春饼和生菜,这个食品组合被称为‘春盘’”。而在杜甫的《立春》一诗中,他写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其中的生菜其实就是指韭菜。而在南方地区,人们则要吃春卷。总之,春天来临后,食用生菜或春卷等春季食品,不仅有趣而且寓有诗意。

戴春胜

在古代,人们常戴一种头部饰物叫做“胜”,可以用纸、布或者是其它材料制作,其中纸制的最为方便。春胜各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唐宋时期流行制作一种名为“春幡”的胜,是长条形的,看起来像凤凰展翅的形状。妇女们用乌金纸或布帛剪制成各种花鸟虫卉的样式,如燕子、鸡、柳枝、花卉和蝴蝶等。男女大小都可以戴上这些胜,寓意是禳凶避邪,求吉兆。宋代辛弃疾在《汉宫春·立春日》词中写到:“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此外,大人和小孩也可以将春幡戴在手臂上,男左女右,作为立春的标志。

立春吃什么?

1、春饼

立春这一天吃春饼的传统,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很多地区,出现了自己的春饼制作方式和特色。例如,在北京,春饼上面会涂上甜面酱,放上葱花、黄瓜条、煮熟的豌豆和炸酥的肉皮,然后卷起来吃,味道非常美妙。在南方的福建和台湾区域,春饼上会放上咸蛋、豆干、猪肉松、葱花、鱼花等馅料,吃的时候还会淋上酱油,小焦黄香脆的春饼外皮口感一流,让人食欲大开。总的来说,立春吃春饼不仅是一道美食,更寓意着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祝愿。

2、春盘

春盘,又名“五辛盘”,是由葱、韭菜、蒜、姜和蒌蒿等生菜切成丝装在盘子里的一道菜品,既可以做下酒菜,也可馈赠亲友。

3、春卷

春卷是一道很传统的中国节令食品,尤其是在立春这一天,人们常常会选择吃春卷,以此来庆祝春天的到来。春卷的做法和春饼相似,但是它需要将馅料包覆在薄饼皮中,再经过炸制之后才能食用。所以,春卷比春饼更加香脆可口。春卷的制作可以根据口味不同选择不同的馅料,如肉丝、虾仁、蔬菜等,营养丰富。人们在享用春卷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4、白萝卜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人们会使用“咬春”这个说法来形容立春。在北方地区,白萝卜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立春食品,因为它可以被啃,切成丝或片,还可以用来做馅。

萝卜是一种营养丰富、食用方式多样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出体内废物和毒素。此外,萝卜还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毒素,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萝卜还有助于解决春季容易出现的一些健康问题。比如,春季气温变化大,人体易感受到春困、乏力等症状,食用萝卜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春季容易引起一些肠胃问题和过敏反应,萝卜所含的芥子油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过敏症状。

总之,萝卜是一种非常好的春季食品,不仅营养健康,而且对健康有很多益处。

5、春茶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落在2月3日或4日。吃春茶作为温州地区的传统习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煨春”,即用多种食材煮熬成的一种汤,被认为是迎接春天到来的一种方式,象征着家庭和睦、人民安康。在当地,人们传统上使用柚子、黑豆或白豆、红豆、桂花、柑橘、桂花等以及红糖来煮制春茶。除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吃春茶还被视为升官发财、富贵吉祥的符号。在享用春茶之前,人们还会先向家中的祖先敬酒,表达家庭的庆幸和感激之情。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