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立春 > 立春的立字有什么含义 立春节气的物候特点

立春的立字有什么含义 立春节气的物候特点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15

立春的立字有什么含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文字亦博大精深。我们国家的字的意义非常丰富,往往一个字可以有好几种不同的含义。你知道“立春”中的“立”字意味着什么吗?春季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季节,特别是对于农民来说,这意味着春耕的开始。现在,我们不多说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立春的特点和风俗,一起来看看吧!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那么请继续关注我们!

立春节气的物候特点

立春的立字什么意思

立春和立夏是中国24节气中的两个节气,表示着新的季节的到来和一年中的变化。这两个节气中的“立”字,是表示开始和开端。选择使用“立”而不是“始”,是因为“立”有着万物起始、变化更替的意味,同时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经开始。在中国文化中,“立”这个字还有着吉祥如意、好运连连的寓意。同时,立春和立夏作为重要的农事节气,也有着农民祈求好收成的意义。

“立”这个字最早的出现是在甲骨文中,它最初的意思是一个人站在地上。随后,“立”这个字的意义逐渐扩展,包括建立、树立、设立等含义。在甲骨文中,“立”字的形状和含义紧密相连,下面的一横代表大地,上面的一部分代表一个人,人站在大地上就是“立”。因此,“立”的本意就是人站在地上。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立”这个字的引申意义也越来越多,成为一个十分常用的汉字。

“始”字最初出现在西周的金文中,它最初是指某事物的开端或起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始”这个字的含义逐渐演变扩大了,除了表示某事物的开始,还有表示某事物的根本,历史中的过去等多种含义。作为一个形声字,它由女和台两个部分组成,女子部分表示女性,台部分表示声音。有人曾经解释说,“始”这个字中的女子表示一个女子刚刚怀孕时的高兴心情,但这种说法并未被广泛接受。通常情况下,“始”被理解为“开始”,“起初”的意思,因为这些意思最能与“始”这个字的本意相匹配。

“立春”、“立夏”中的“立”字,含有“开始”之意,“春”代表生长、生命,“夏”代表炎热、活力。而为什么不用“始春”、“始夏”呢?从字面上看,“立”比“始”听起来更加舒服,同时,“立”的含义也更加广泛,包含了“始”的意思。而“立”字的出发点则是人与万物延伸,是春天的生长起源。相比之下,“立”字代表的视野和境界更加广阔,更加适合使用。

立春的由来

在古代,人们一开始只会打猎,不会种田,因此他们常常是挨饿受苦的。可是,后来神农氏出现了,他通过品尝各种植物,发现了五谷的作用,使人们开始种庄稼。这样,人们的生活便渐渐好起来了。对此,历代皇帝都非常关心农事,尤其是周朝的皇帝更是把务农的事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多次督促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参与迎春仪式,与百姓一起耕种田地。

据说在传统的仪式上,仪式非常隆重。在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员会洗完澡,穿上素服,步行到乡外集合乡民,摆放上供品,烧香磕头,并在供桌前制作一个象征春牛的土牛。接着,衙役扮成象征丰收的勾芒神,举起鞭子去打土牛,意思是去除春牛的懒惰,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年丰收的好兆头。

立春的特点

随着立春的到来,白天变得更长了,温度也逐渐升高。这个时候处于冬春交替的阶段,农作物生长迅速,需要较多的水分。早在3000年前,中国就开始有迎春仪式的传统,至今已经演变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

立春的特点和风俗

沙尘

在中国的大西北大部分、华北地区东北部和东北三省,春分时节是一个气候转折期。尽管阳光充足,但气温却时高时低,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根据最近几年对沙尘天气的统计分析,4月份的沙尘天气最为频繁,其次是3月份。此外,立春后的半个月,即3月底到4月初,也是沙尘天气高发期。在这些地区,强风卷起的沙尘和来自高处的尘土,常常导致空气污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超低温连阴雨

立春是春季的一个重要时节,但是在这个时期,南方地区时常会受到强冷空气侵袭,导致气温持续走低。这种春寒气温的出现,会给粮食作物造成很大的危害。此外,连阴雨的出现也会对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因为雨水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春季需要注意气温和降雨情况,采取措施保护农作物,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当当地平均温度在10~12℃左右持续5~7天时,可能会导致稻谷比较严重的烂秧现象。由于稻谷和棉花是喜热作物,当温度低于10~12℃时,最低温度要在5℃以上的转晴气温时,才有利于苗壮秧。如果出现超低温和连阴雨,那么就更容易发生烂秧现象。

在气候温暖的时期,虽然寒流不太常见,但如果碰到了寒流和强冷空气,就会出现霜和霜降这些物质。因此,在春季应该及时关注天气变化,不可以忽视寒流的影响。

连阴雨

春季气候变化快,气温升高迅速,但也伴随着连阴雨天气。在南方地区,连阴雨会导致早稻烂秧,而在北方地区,会影响到花生、蔬菜、水果和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更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玉米倒伏。长江中下游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连阴雨,时间恰好是在立春到4月下旬的1976年3月中下旬。这次灾害仅在湖南、江西、湖北三省就造成了7-8亿斤谷物损失。

春旱

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大西北和华北地区,一年中的春季往往非常干旱,几乎每十年有九年的春季都会发生旱情,而春雨则被形容为宝贵得如同油一般。在冬季,雨雪量通常很少,此时冬麦正处于越冬期,相对较不敏感于水分缺乏的情况。然而到了3月,土壤开始解冻,玉米开始回春。春季是北方地区农作物栽种的季节,如果此时再次降雨不足,旱情就会显著地出现,小苗的生存状况也会很不乐观。

立春习俗活动

1、句芒神

据历史记载,在中国古代,立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春节的开始之日。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来祈求春季农作物的丰收和平安健康。祭祀对象最初是句芒,后来又加入了其他春神如东华帝君等。

句芒作为春神,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在春季,他主要管理草木生长和繁殖,所以也被称为草木神或生命神。传说他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手持规矩,有着神圣的力量。他被认为是守护春天的神灵,可以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生活幸福。

据史书记载,在周代就已经有设立东堂迎春的传统,可见立春祭祀的历史已经悠久。在现代社会,立春虽然不再是一个传统节日,但是我们仍然应该重视春天的来临,珍惜身边的一切,祈求平安和健康。

2、鞭春牛

鞭春牛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活动,也被称为鞭土牛。据说这个活动很早就开始了,而且一直流传至今。山东地区的民间传说是要把土牛打碎,然后人们争抢土中的春牛,被称为“抢春”,而抢到牛头则被视为吉利的象征。此外,在湖北地区还有采茶祭春牛等活动,还有类似龟子报春等的活动。这些都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传承。

3、咬春

在立春这个节气,人们会选择吃一些传统的春食,比如春饼、萝卜、五辛盘等等。而在一些街市上,也会有不少小贩叫卖春卷。需要注意的是,过去人们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但实际上吃春饼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此外,所谓的讨春,其实是迎春之意。

那么为什么人们要吃萝卜呢?普遍认为,萝卜可以解春困。春季气候转暖,人体代谢逐渐变快,容易出现疲乏和春困的情况。而萝卜含有一定的维生素和成分,可以改善人体疲乏的症状,有助于恢复精力和元气。因此,吃萝卜在立春这个节气里被许多人看作是很好的保健方式。

4、祭祖

在很多地方,立春是用来祭祀祖先的。例如,广东的《新安县志》记载说:“民间在这一天要到祖祠里举行祭祀活动。在立春期间,供奉祖先的食品也比平时更为特殊。” 另外,河南的《汝阳县志》也记录了这种活动:设立春宴,品尝春饼,荐卜和梨子。在临颖县志中,将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5、躲春

在传统的民俗学中,到了立春这一天就需要躲春,因为气候正处于交替阶段,这可能会给部分人群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整年的运势。因此,人们开始遵循躲春的习俗。这一习俗被传承下来,到了立春这一天,我们需要保持和睦,避免口舌之争,以心平气和的状态迎接这一天。在一些地方,躲春这一天还不能搬家、看望病重和参加丧事等活动,以免招惹晦气,影响整年的运势。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