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又被称为什么 寒食节的由来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11
寒食节又被称为什么,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叫清明节前的“寒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为寒食节。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楚国,据说是为了缅怀楚国爱民懦夫——屈原,而设立的。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的别称
寒食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上,寒食节通常是在清明节前一天,也就是每年的四月四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烧香祭祀祖先,并且禁止生火烹饪食物。这个节日还有别名,比如“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等。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起初是为了纪念一个忠臣,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还会互相赠送寒食,体现着传统的温暖和互助精神。
每年初春季节,由于气候干燥,人们不仅要小心保管火种以免引发火灾,还要警惕春雷的出现可能引发山火。
这个季节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们会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这个过程被称为“禁火”。之后,他们会重新钻燧取出新的火种,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这个过程被称为“改火”或“请新火”。这个传统活动对于古人来说非常具有意义,并被传承至今。
古代改火时,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包括焚烧谷神稷的象征物,这些象征物被称为“人牺”。这样的祭祀活动传承下来,形成了禁火节。禁火节和改火之间通常有三天、五天或七天等不同的间隔时间。
“寒食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在这一天,人们不生火煮饭,而是准备足够的熟食来冷食度日。这个传统源于古代的禁火令,也是为了避免因生火烹饪而引发的火灾,为此,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还会清扫墓地祭祖,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周朝春秋时期,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寒食节被视为民间第一大祭日,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或前两天,人们会踏青祭扫、采供,又称为“寒食禁火”。这个节日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和历史内涵,被广大中国人民所喜爱和传承。
寒食节由来故事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一
据传说,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谋害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因此被迫流亡,一路上遭受了不少委屈。曾经跟随他离开的臣子陆续地选择了离开,只有少数的忠心耿耿之人一直跟随着他。其中的一位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而昏倒,介子推为了救他,割下自己的一块肉,烤熟后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成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成为政治领导人后,他奖励那些与他有同样经历的官员,但是他却遗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说话。晋文公突然想起了以前的事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派人去邀请介子推去接受奖励和封官。但是,派去的人去了几次,介子推都没有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邀请。当晋文公抵达介子推家时,他发现门紧闭。介子推不想见晋文公,已经和他的母亲躲到了绵山(现在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近卫军到山上搜索,但没有找到介子推。于是,有人建议用放火的方法来烧山,三面着火,只留下一面不着火,这样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了。 晋文公下令烧山,但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却没有走出来。最终,晋文公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亡了。看到这一幕,晋文公非常悲痛,为介子推哭拜一阵,然后安葬他的遗体。
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每年在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吩咐人们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只吃寒食。此举表达了对介子推的敬仰之情。
介子推走时,他伐下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制成了一双木屐。每天他看到木屐,都会感叹:“足下啊,你太可怜了。”古代人中,“足下”一词是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这一词出自介子推的遗言,此后得以广泛使用。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二
秦朝末年,刘邦终于打败霸王赢得天下。
刘邦衣锦还乡时,他心中始终怀念着自己的父母,想去拜祭他们的墓地。可是,当他来到坟墓附近时,却惊异地发现,露出在地面上的墓碑已经被几年来无休止的战火所毁坏,而且,杂草长得茂密,使得整个墓地显得弃墓荒凉。这时,刘邦心中感到无尽的失落和悲伤,因为他无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坟墓,也无法为他们献上他内心最真挚的纪念之情。他深切体验到这些年来战争带给人民及自己的极大痛苦,此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世界的无限关怀。
刘邦感到非常的悲痛,他的部下们帮他找遍所有的坟墓,可是黄昏时分他还是没有找到他父母的坟墓。最后,刘邦从衣袖中拿出一张纸,撕成了很多小碎片,紧紧握在手心,并向上苍祷告说:“父母在天有灵,我将把这些纸片抛向空中,如果它们落在的地方,即使风吹起来也不会动,那就是父母的坟墓所在。”
刘邦说完话,把纸片向空中扔了起来。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了一座坟墓上,不管风怎么吹都吹不走。刘邦走过去,仔细看了看模糊的墓碑。真的,刻在墓碑上的是他父母的名字。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扫。他们使用小土块压住几张纸片,并把它们放在坟墓上,以示这座墓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三
寒食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的禁火旧制,那时候有改换季节时点火的习惯。在春末时点火之前,人们被要求禁火,只能食用冷食。在过去,寒食节主要是吃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