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说法 春节是立春吗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10
春节的来历说法,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又被称为农历新年、正月初一等。春节的来历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是古代农历年的一种文化象征。春节在古代民间则是为了驱邪重生、祭祀祖先、祈求丰收而设立的。古代的春节风俗有贴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看龙舞、舞狮子等等。这些活动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世代相传,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春节已经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庆祝的节日之一。
春节是立春吗
春节的来历
据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凶猛的怪兽叫做“年”,每到腊月三十就会出现在村庄,残害生灵,吃人肉。有一次,年来到一个村庄,看见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忽听到啪啪的鞭声,年受到吓后逃走了。之后,年再来到一个村庄,看见一件大红衣,因为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年来到一个村庄,看见一户人家门里灯火辉煌,受到刺激后再次逃跑。人们通过这次经历发现“年”的弱点:怕响、怕红、怕光。据此,人们想到了许多应对“年”的方法,逐渐形成了今天过年的风俗。
相传我国古代的字书将“年”字归属于禾部,寓意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因为谷禾通常都是一年一熟的缘故。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字逐渐被引申为指代年份的名称。
尽管我国古代民间早已存在过庆祝年节的风俗,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称之为春节。因为在那个时候所说的春节,是指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时期将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称,正式将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在辛亥革命后。因为当时需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历和阳历两个节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的风俗
1、扫尘
农历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这段时间被称为“迎春日”或“扫尘日”,在春节来临之际,人们都会打扫卫生,清洗各类物品,洗涤床品窗帘,清扫院子内外,扫除尘垢和蛛网。节日气氛弥漫,每个家庭都在清扫卫生、迎接新春的喜乐氛围中度过。
2、备年货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家家户户的团圆日,因此准备年货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年货的种类十分繁多,囊括了各种肉类、茶叶、酒类、调味品、炒货以及各式各样的糖果和果品等等。人们在准备年货的同时,也要考虑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这些礼品既可以是食品,也可以是日用品或文化用品,将祝福传递给亲朋好友。此外,小孩子们也会添置些新衣新帽,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总之,春节前的准备工作繁琐而又重要,它承载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和祝福,也是展现家庭氛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3、贴对联
对联,也叫做春联、门对、春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春节前,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对联,屋内则会张贴寓意吉祥的年画。此外,还会在门前挂上大红灯笼或贴上福字、财神、门神像等等,来祈求家庭的幸福、安康和财富。这些都是春节期间喜庆气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4、贴窗花
人们往往会在窗户上贴上各式各样的剪纸,被称为“窗花”。这些窗花不仅能够营造喜庆和节日的氛围,还能将节日装饰得更加热闹和富丽堂皇。
5、贴“福”字
有些人喜欢在家里的门和墙上贴上各种大小的“福”字,其中大部分人会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是“幸福已经来到”或者“福气已经到了”。
6、放鞭炮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庆祝新年的方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燃放爆竹。这个习俗被称为“开门爆竹”,即在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会打开门来燃放爆竹,以此来祈求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有的烟花,也被称为“爆仗”、“炮仗”或“鞭炮”。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数百年,在中国各地都仍然活跃,成为了春节庆祝的标志之一。
7、守岁
除夕守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在这个晚上,全家团聚在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咀嚼着味道鲜美的佳肴,品尝着甜酸苦辣的滋味,畅谈着过去一年的生活感悟和新一年的期许。在这样温馨祥和的氛围中,很多人会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在炉火旁边。
守岁过程中,需要通宵达旦地守夜。人们认为,守夜可以祛除邪瘟病疫,迎来好运和吉祥如意的新年。一些地区的人们还会放鞭炮或者燃放烟花,象征着旧年的消退和新年的到来。
总之,除夕守岁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祈求、迎接新年的到来,希望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新年,并祈求家庭团聚、孝顺和和睦。
8、拜年
初一的早晨,人们便早早地起床,穿上最喜爱的漂亮衣服,精心打扮,准备前往探访亲友,相互祝福,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期间拜年,晚辈们要先向长辈行礼拜年,祝福长辈身体健康长寿。长辈们则会红包里准备压岁钱,表达对晚辈的关爱之情,让晚辈收到红包后,可以安安心心度过新的一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