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传统节日 > 重阳节 > 重阳节是干嘛的节日 重阳节的发展历程

重阳节是干嘛的节日 重阳节的发展历程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30

重阳节是干嘛的节日,重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的节日。

重阳节的发展历程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称为重九节、晒秋节或踏秋节,日期为每年农历9月9日。在这一天,人们经常会进行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

据传,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但直到唐代才正式被定为民间节日。此后,每个朝代都沿袭这个传统,将其传承至今。和三月初三的“踏春”一样,重阳节也是家族聚集的节日。在这一天,所有的亲人都会一起登高远足,以避免灾难降临。

总的来说,重阳节是一个寓意吉祥、欢聚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尽情享受秋天的美好,庆祝生命的喜悦和阳光的温暖。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将每年的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旨在号召全社会尊重、敬重、爱护、并且帮助老年人。预计到2050年,中国会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老龄化的社会中,关心关爱老年人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重阳节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在那个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重阳这个节日十分重视,但只是在帝王的宫廷中进行活动。

汉代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是在农历9月初九这一天庆祝。据传,重阳节始于战国时期,后传到唐代、宋代时期变得更加流行。这个节日的起源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她的侍女贾氏为了躲避宫廷的迫害,嫁到了民间。后来,贾氏把重阳节的习俗带给了民间。据说在皇宫中,每年的九月初九日,人们会佩戴茱萸,吃饺子并喝菊花酒,以祈求长寿。因此,重阳节就成了庆祝长寿和秋季康健的节日。现在,人们在重阳节时仍然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登高赏秋、游览名胜、品尝传统食品等等,以此来庆祝这个节日并祈求长寿、健康。

三国时代

“重阳节”这个名称可以在历史文献中找到记载,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据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述,重阳节在每年的九月九日庆祝,这一天"九"是阳数,而日月也正好重合,人们赞赏它的名字,认为它有利于长寿,因此举办宴会庆祝。

晋代

在陶渊明的《九日闲居》诗序中,他特别喜欢重九这个节日,并且在秋季里园中放满了盛开的菊花。他还用“持醪靡由,空服九华”来形容自己饮酒品菊,并且将他的思念之情寄托在这两者之上。在魏晋时期,赏菊和饮酒成了一种流行的传统,人们纷纷参与其中。由此可见,菊花和酒在中国文化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重九这个节日更是象征着人们对于长寿、健康、吉祥的美好祝愿。

唐朝

自此,重阳节成为正式的节日后,王室和民间都开始庆祝它,并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

宋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也被称为“老人节”或“登高节”。在节日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眺,赏菊戏荷,并且食用重阳糕和菊花酒。在文学作品中,重阳节也是一个非常受到关注的话题,比如《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都记录了当时北宋和南宋皇室对重阳节的盛大庆祝。而在明代,皇帝和宫廷人员也会在这一天登高赏景,辞旧迎新。可以看到,在中国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既有历史、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值得我们好好地保留和传承。

明代

在九月的重阳节,皇宫内外的人们都会一起吃花糕来庆祝。此外,皇帝也会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为了感受秋天的美好。

20世纪80年代

老人节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号召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老年人群体。夏历九月初九日作为老人节的指定日期,象征着长长久久、长寿健康,代表着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中国政府在1989年正式将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鼓励全社会展现出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社会良好风尚,使老年人能够过上幸福、健康、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