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传统节日 > 重阳节 > 唐代皇室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唐代皇室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8-07

唐代皇室如何过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重阳节。这个节日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民间庆祝之外,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也非常重视。今天,我将介绍唐代皇室在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唐代皇帝对重阳节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南北朝的帝王。每逢重阳节,百官沐浴,皇帝在宫中宴请宴客,或登高举行宴会,赏菊花并吟诗。唐朝的高宗、中宗和肃宗都曾创作过与重阳节相关的诗作。

《景龙文馆记》记载,在唐中宗的景龙三年,他在慈恩寺登上大雁塔,百官献上菊花酒祝寿。皇帝要求每个人都写一首四韵五言的诗,先完成者获赏,后完成者受罚。自此之后,每逢重阳节,皇帝和贵族们登高游玩、在曲江举办宴会,并几乎成为一种传统。

唐德宗在重阳诗序中说:“我已经在位快10年了,国家治理有方,已经实现小康。这都是诸位贤臣的功劳。选择重阳节宴请大臣们,就是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为国家治理做出贡献。”所有的诗由德宗亲自评定优劣,并最终确定为上等、次等和下等。

唐代有许多关于重阳节的诗作。在现存的唐诗中,描写重阳节的诗歌最为丰富。能够参加皇帝宴请的重阳节,对大臣们来说是一种荣耀。白居易创作了《九月九日谢恩赐宴曲江会状》,他称自己非常幸运地参加了皇帝举办的重阳节曲江宴会,感到无比荣耀和欢乐。

唐代重阳节,帝王和官僚们除了登高、赋诗和享受宴乐外,还进行射箭、骑马和围猎等活动。唐代皇帝经常在重阳节时举行骑射比赛。例如在贞观十六年的九月九日,唐太宗曾在玄武门赐予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进行骑射。当时各地的官员们也纷纷在重阳节期间进行骑射的练习。

唐玄宗特别喜欢射箭。关于唐玄宗在重阳节进行射猎的故事还有一段神话传说。《集异记》记录道:天宝十三年的重阳日,唐玄宗和群臣前往沙苑进行狩猎,发现一只孤鹤在空中盘旋,唐玄宗一箭射中。然而,这只鹤并没有坠落,而是带着箭飞向西南。

原来,这只鹤是四川青城山的成仙道士徐佐卿变的。他回到青城山后把箭留在墙壁上,并告诉道士们:“我在山中行走时,偶然被飞矢击中。这支箭并不属于凡间,我将其留在墙上,等待箭主来此地归还,切勿遗失。”并在箭留的墙壁上题写了:“天宝三年九月九日。”

不久之后,“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在一个偶然的日子来到青城山的道院游玩,发现墙壁上插着一支箭。他拔下来一看,原来是自己当年在沙苑所射中的那只鹤的箭,心中感到非常惊讶。他询问道士之后才知道内情,原来当年他所射中的鹤,原本是道士徐佐卿变的。

唐代的帝王们在重阳节时既要登高游玩,又要赏菊花、赋诗,还想进行射箭和狩猎,一天的时间显然不够用。于是,重阳节就提前到九月八日开始,或者延后至十日仍过重阳节。因此唐代的重阳节不仅仅是一天,而是持续两天或三天。

因此,《辇下岁时记》中说:“都城重九后一日举行宴赏,称为小重阳。”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九月十日即事》这首诗中写道: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筹。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的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九月十日“小重阳”的风俗习惯,并借用菊花来寓意普通民众,重阳节的登高本意在于消弭灾害和避免祸患,而遭受两次重阳的菊花则象征着受到封建统治者统治的人民所蒙受的苦难。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