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小知识 重阳节有放假吗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14
重阳节小知识,国庆之后,许多人都会期待下一个假期是什么时候,而此时距离冬至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就到了庆祝重阳节的时候了。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是在农历九月九日,也叫“重九节”。据说,这个节日最初源于汉朝时期的民间习俗,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赏秋,祭祖祈福,以祈求平安和长寿。
重阳节有放假吗
但为什么有些公司不放假呢?一方面,重阳节并非官方的法定假日,虽然已经在一些地方享有了一定的地位,但还没有被普遍承认。此外,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与其他节日有所不同,更注重家族、长者、祭祀和感恩,因此可能与公司工作紧密性不太相关。另一方面,某些公司可能会考虑到公司的经济利益,如果公司没有必要休息,就不会放假。
不过,即使公司不放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庆祝重阳节——可以登高赏秋,享受自然美景,可以和家人聚餐或探访长辈,感恩生命中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毕竟,庆祝节日的方式各不相同,重要的是通过节日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感情和关怀。
在2023年,重阳节是在10月23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初九,星期一,这个时候非常适合去踏秋。但是遗憾的是,重阳节并没有放假,因为根据国家规定,重阳节并不在放假假期之列。所以,2023年的重阳节不会放假。
秋高气爽,香气四溢,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不仅活动丰富多彩,而且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登高赏月,赏菊,品尝菊花酒,享用重阳糕,还可以插茱萸等等活动,充满了趣味和乐趣。
重阳节习俗之登高
古代的重阳节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就是民间会登高。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东汉时期。唐代的文人很喜欢写登高诗,大部分都是描述重阳节的习俗。其中,杜甫的七律《登高》是重阳登高的经典之作。登高的地点没有固定的规定,一般会登高山或者登高塔。此外,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之吃重阳糕
据记载,重阳糕是一种中秋节期间的传统糕点,又叫做花糕、菊糕、五色糕等,制作方法并没有固定的规定,比较随意。在每年的九月九日清晨,人们会用片状重阳糕扣在儿女的额头上,一边念念有词,祝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蒸蒸日上,这是古人制作九月糕的初衷。重阳糕的制作需要非常讲究,要做成九层,形似宝塔,还要在上面做出两只小羊的形状,以体现重阳(羊)的象征意义。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传统习俗是登高、祭祖、饮菊花酒和吃重阳糕等。而在吃重阳糕这个习俗中,有些地方会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以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这一习俗的起源不甚清楚,大概是一种民间惯例传承而来。值得注意的是,当今的重阳糕仍然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习俗之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是在一年的金秋时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据传说,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源于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诗歌、美酒和爱菊闻名于世。后来,人们效仿他,逐渐形成了重阳赏菊的习俗。过去,文人士大夫们还常常将赏菊与宴饮相结合,以希望更贴近陶渊明的生活方式。
北宋时期的京师开封,人们在重阳节赏菊的风俗非常盛行,因为当时的菊花品种繁多、花姿百态,能够吸引很多人的眼球。在民间,九月份也被称为“菊月”,而在重阳节这个季节,人们观赏菊花成为了节日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赏菊的风俗在清代以后逐渐昌盛起来,并且不仅限于重阳节前后,但赏菊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的时间。
重阳节习俗之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唐代。古人认为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因此这个习俗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传承。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插上茱萸,有的佩戴在臂上,有的作为香袋带在身上,还有一些人在头上插上茱萸。这个习俗大多是由妇女和儿童所采用,不过在一些地方,男子也会佩带茱萸。
茱萸在中药中也有很多的用途,可以用来祛寒止痛、散血活血、化瘀消肿等等功效。因此,重阳节插茱萸这一习俗也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中,人们喜欢佩戴茱萸和戴菊花。据《西经杂记》记载,在晋代就已经有人佩戴茱萸的习俗了。而唐代时,这种习俗更为盛行,并且历代都延续了下来。清代时,北京地区的人们会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用以辟邪招福,这就是头上戴菊的变种。宋代时,人们甚至会把彩缯剪成茱萸和菊花的样子,来作为礼物互相赠送,并在重阳节期间佩戴。总之,重阳节佩戴茱萸和戴菊花的习俗流传至今,展示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