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小寒 > 小寒节气小知识 古人对小寒节气的理解

小寒节气小知识 古人对小寒节气的理解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30

小寒节气小知识,小寒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起始日期大约在公历每年的1月5日左右。在古代,人们认为小寒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气温已经比大寒略有回升,但仍然严寒。小寒节气是中国农历天干地支的“己丑日”,也是农历的起点之一。因此,在小寒节气过后,很多农事活动开始进行,如犁田、耕作等。

古人对小寒节气的理解

古人对于小寒节气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受,认为此时阳气开始渐长,万物开始苏醒;同时也要防范寒潮或冰雪天气,以保护农作物。在古代的祭祀活动中,小寒节气也有着特殊的地位,象征着农耕的开始和农历的起点,人们会在此时进行祭祖等仪式。

古人是如何理解小寒节气的

道家认为,小寒时虽然温度很低,但阴气仍然很浓,而自从冬至过后,阳气逐渐增强。有一句谚语说:“一阳来复在冬至,心礼火发在小寒,五运六气大寒始”。宋朝文人米友仁在他的《醉春风》中也写到:“一阳来复群阴往,吾道从今长”。

在南朝宋时期,裴骃在他的《史记集解》中引用了西汉时期孔安国的语言来说明五行的根本作用:“雨润万物,阳晒万物,暖长万物,寒成万物,风动万物。五种元素或作用,其结果都会得到验证。”可以看出,“暖以长物,寒以成物”是古代人对小寒节气深刻理解的精髓,也是最激励人心、最具哲理和最经典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通过经历严寒,才能够让万物得到长成和成功,这正如“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人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物候的仔细观察,而“小寒花信”也是在其中的一个节气中。对于“小寒花信”,南北地区的物种有所不同,以梅花、山茶花和水仙花最为代表性,其中又以梅花最为引人注目。在小寒时节,梅花最为绚丽多彩,红、黄、绿、白等色彩与雪竹、青松相呼应,令这个寒冷的季节也变得特别有情调。因此,梅、竹、松被形象地称为“岁寒三友”。

“踏雪赏梅”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种雅事,被认为是小寒节气甚至整个冬天最有韵味的一件事。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赏梅的人生感悟的诗文作品。其中,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在他的《卜算子·咏梅》一词中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表达了对春天无意争夺的态度,即使赏梅花凋谢,也只留下香气永存。

而在同样运用“卜算子”词牌写作的作品中,另有一种境界:“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里表达的是梅花在冰雪中依然保持着它的灵动和美丽,不会争夺春天的位置,只是等待着春天到来然后献上自己的美丽。

总之,“踏雪赏梅”这一雅事,不仅可以欣赏到梅花的美丽,还能引发出人生感悟,成为文人墨客的艺术表达。

小寒来临后,不仅有梅花等植物开始生长,动物界也变得更加“活跃”。古人发现,在小寒节气前后,大雁、喜鹊和野鸡这三种动物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因此总结为“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其中,第一候是指大雁开始向北迁徙;第二候是指喜鹊开始筑巢繁殖,为新生命的到来做准备;第三候是指野鸡开始鸣叫求偶,也是一个繁衍后代的好时机。总之,这些动物的活动与小寒节气的到来密切相关。

元代吴澄认为“雁北乡”是指大雁在小寒节气到来时,开始避热而北飞,逐渐到达北方。这也意味着大雁预示着阳气动的到来,因为大雁的迁徙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逸周书·时训解》中,小寒三候一说可以被视为温度回升的一个标志。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循环的规律,大自然不断地在改变和运转,而小寒三候则是一个天地人的交汇点。它不仅是大自然中春寒料峭的标志,也是人们开始期盼春天的信号。因此,小寒三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关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小寒的第二候是“鹊始巢”,指的是鹊巢之门每向太岁,从冬至天元开始,到后来的二阳已经到来,这时候喜鹊就可以开始营造鸟巢,知道春节即将到来。喜鹊在古人眼里是一种吉祥鸟,它的出现让小寒时节里增添了“喜气”。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