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菜是什么 清明菜的由来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21
清明菜的由来,清明菜通常指的是一种野菜——苦荬菜,它的叶子在清明节前后采摘,故名为清明菜。据说,苦荬菜在南方历史上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野菜,民间有“清明时节苦荬菜,亿万家庭品尝来”的谚语,因其清香可口,被视为清明节的必备佳肴之一。
清明菜是什么
所谓的“清明菜”和“清明草”,其实说的都是鼠麴草。鼠麴草又名佛耳草、鼠耳草,民间又叫做寒食菜、绵菜、米菜、地菜、香芹娘等,是菊科鼠麴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1—4月,8—11月
鼠麴草主要产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及印度等地,是一种喜温性中生牧草,适生于湿润的丘陵和山坡草地、河湖滩地、溪沟岸边、路旁、田埂、林绿、疏林下、无积水的水田中。多星散分布,常成优势群落。
鼠麴草具有药用价值,草中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芦丁和槲皮素。花含有木犀草素4'B—D萄糖甙等药用成分,茎叶可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而在经济价值方面,鼠麴草的全草还可以提取芳香油。
而在食用价值方面,干燥的鼠麴草全草性味甘,平,无毒。《本草纲目》中记载:“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型如鼠身,又有白毛蒙茸似玉……”,我国先人历来有摘其嫩苗食用或加入米粉做糕团的记录,而如今人们也经常用它制作清明时节的传统点心——清明果。
清明果以鼠曲草和米粉作为原料的清明果,目的是“以压时气”,解决历史上东晋后由北方迁徙而来至今江浙沪闽一带沿海气候湿热地区移民们水土不服和痢疾的问题。
清明果依馅料不同分为甜、咸两种。用清明草和适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点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馅,压成圆模蒸熟则为甜清明果;包入腊肉丁、冬笋丁、香菇丁、红椒丁、豆腐干、腌菜、豆芽馅等,做成饺子形的为咸清明果。
明清时期,清明果开始流行于江浙和上海,也是安徽、福建、广东及其他部分地区的传统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现代更多的是应令尝鲜,清明果的祭祖功能逐渐的淡薄,而更多的被人们用来当春天的时令点心来食用,也可以馈赠或款待亲友。
另外,鼠麴草的幼苗或嫩株,春季采集之后可用开水烫,烫后可食。鼠麴草与糯米煮饭同食,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和肺虚咳嗽等具有一定疗效。我国古代农历三月三的“上巳节”,在福建、台湾一带又叫“三月节”,人们在节日之际亦采集鼠麴草合上米粉做稞,作为节日食品和祭祀祖先的用品。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