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惊蛰 > 惊蛰节气小知识 惊蛰节气有哪些有趣的风俗

惊蛰节气小知识 惊蛰节气有哪些有趣的风俗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15

惊蛰节气小知识,在过去,“惊蛰”并不是这个名字,但相关的风俗已经传承了很长时间。让我们一起了解惊蛰的由来和风俗。您尝试过醪酒汤吗?将醪酒倒入锅中,打入鸡蛋,撒上水果罐头,再烹制蛋花后,通过添加酒香、水果香和甜味,非常美味可口,而且可以驱除体内的寒气。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解析“惊蛰”这个词的拼音,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了解更多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惊蛰节气有哪些有趣的风俗

惊蛰的来历和风俗

惊蛰最初被称为“启蛰”,意为在冬季蛰伏的动物和植物在这个时候开始活跃,进入春耕季节。然而,汉景帝时代由于名字中含有“启”,需要避讳,于是“启蛰”改名为“惊蛰”,含有“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的意思。在唐朝时期,避讳已不再需要,但由于“惊蛰”的习惯已经形成,所以它仍然在使用至今。

惊蛰节气的民俗民风

祭白虎化是非,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故事。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惊蛰时出来觅食,会开口噬人,如果犯了白虎,就容易在这一年中遭遇许多不顺心的事情,被邪恶小人阻挠前程,导致困难重重。为了自保,人们通常会在惊蛰这天祭白虎。祭白虎有一定的方法:先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然后用肥猪血喂它,使之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再把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其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霉运。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祭雷神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认为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其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惊蛰吃梨。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不过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仲春二月亦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增强体质,抵御病菌侵袭。

惊蛰的拼音

惊蛰 [jīng zhé]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交节。其意思是指天气回暖,大地回春,万物生机勃发。此时,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被唤醒出来。虽然其名称里有“蛰”字,但实际上这并不代表昆虫听得到雷声。气温的变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的原因。

在惊蛰时节,气温回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农作物也可以开始种植。惊蛰过后,气温快速回升,虽然东北和西北地区仍处于寒冷的冬日景象中,但华北以南、沿江江南、西南和华南地区都已经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间也明显增加。

据气象科学研究,惊蛰前后偶有雷声的原因是大地湿度渐高,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不同地方春雷始鸣的时间也不同,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就可以闻雷,但北京的初雷日要到4月下旬。因此,“惊蛰始雷”这个说法仅仅是与沿长江流域以南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饮食习俗

惊蛰吃蛋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中,老虎经常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为了保持安全,人们选择在惊蛰这个特殊的日子祭拜白虎。信徒相信,在祭拜白虎时,可以用猪油涂抹其嘴巴,这样白虎就不会咬人了。人们还会喂白虎鸡蛋,让其吃饱后不再伤害人类。在古代,人们用纸画的白虎来祭拜,如今,喂给白虎的鸡蛋已经变成了人们自己享用的食物。

惊蛰吃梨

在民间有一个习俗叫做“惊蛰吃梨”。据传说,这个习俗起源于走西口的商人,寓意着“离家创业”。后来在惊蛰节气也开始吃梨,寓意着“努力荣祖”。在苏北及山西地区,有一句流传已久的民谚“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有人认为“梨”谐音“离”,因此惊蛰吃梨可以让虫害远离庄稼,保证全年收成良好。此外,惊蛰节气气候多变,容易导致口干舌燥和咳嗽等症状,而惊蛰吃梨有助于顺肝助脾,增强体质,抵御疾病。因此,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惊蛰吃醪酒

在惊蛰这个节气,一些西北地方有饮用醪酒的习俗,这种酒可以帮助驱散身体内积存的寒气,并有助于增强人体阳气。醪酒富含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脂肪、维生素、钙、铁、磷等多种成分,对促进血液循环、提升精神和缓解疲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

惊蛰吃煎饼

在山东的部分地区有惊蛰吃煎饼的传统。农民会在惊蛰这一天在庭院里生火烙煎饼,表示通过烟熏火燎,消灭害虫。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