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艾草的寓意 挂艾草的寓意与作用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8
挂艾草一般是端午节的一个特有习俗,不过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挂艾草吗?挂艾草有什么寓意呢?端午节并不是只有挂艾草这么一个习俗,还有不少其他习俗活动,但挂艾草确实基本上家家户户和都一定会做的事情,艾草本身的好处就有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挂艾草的寓意与作用吧!还有更多传统节日可以了解一下哦!
【挂艾草的寓意】
第一个就是驱邪化煞,希望能够让这一年家里面的运气变得越来越好,邪祟之物不敢进屋,家庭成员可以享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
第二个就是艾草本身是对身体有好处的,所以将其挂在门口的话,也是希望全家人能够身体健康,不会遭受意料之外疾病的侵袭,日子可以幸福又快乐。
以前人们端午节门口挂艾草的话,都会自己去采摘,不过现如今城镇化发达了,所以有些地方是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但是当天也会在马路上或者是菜市场里面,看到有新鲜的艾草售卖,这个时候买回去直接挂在家门口就可以了,效果和自己采摘的其实是一样的,没有必要担心。
在端午节当天有非常多的习俗,大家可能最熟悉的那就是吃粽子,粽子是由粽叶和糯米制作而成。以前粽子口味是非常单一的,不过现如今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所以粽子的口味也是越来越多,有咸的有甜的,里面馅儿也非常多,很好吃。
当然,端午节这天包粽子人们不仅是自己吃,还要将粽子抛到湖里面,目的是为了祭祀屈原。因为屈原是投江而死,所以人们通过将粽子抛到水里的这种方式,希望鱼儿能够不伤害屈原的尸体,让他能够得以安息。
端午节还有什么活动?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
洗草药水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
【挂艾草的寓意与作用】
1、杀菌消毒
艾叶本身所含有的物质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所以,用干枯后的艾叶煮水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很多人会用艾叶煮水来洗澡或者熏蒸,也有人用来泡脚,都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2、驱寒止血
艾叶本身就是一种温补之物,所以食用艾叶可以起到驱寒的作用。如果冬天受了风寒,可以喝点艾叶水,祛除体内的寒气,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此外,艾叶的温经止血的效果,对女孩子有很大的好处。
3、驱赶蚊虫
艾叶里面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是蚊虫害怕的香味,所以夏天在皮肤抹点艾叶水,可以驱赶蚊虫,避免蚊虫的叮咬。
4、镇静安神
有些人会用艾叶煮水来泡脚,不仅可以使血脉活络,而且还是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提高睡眠质量。
端午节为什么有挂艾草的习俗?
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在民间也有很多的传说,在各地的说法也是不同的。其中一个说法和燕王有关。相传他征战到河北一带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妇人带着两个孩子。其中怀抱里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而手里还欠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当时燕王不接,为什么要这样。这位妇人说,怀里抱着的是邻居的孩子,然而他的父亲被抓壮丁战死了,而他的妈妈也病死了,现在就剩下这个可怜的独苗。而这个小男孩子是自己的亲身骨肉,之所以要抱着大男孩而牵着小男孩,就是怕万一出事了,要舍去小的保大的。
燕王听了这个老妇人的话,对其品德十分敬仰。于是告诉她说,你如此爱护别人的孩子,而你们又是我的臣民,只要有爱心,怎会遇到杀人呀?说话间燕王看到路边有很多艾草,就拔了一把递到老妇人手中,并告诉她只要把这个插在门上,以后打仗了就能免遭伤害。于是这个妇人就照燕王的话做了,一夜之间,千家万户的门旁都插上了艾草。而第二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并且燕王在这一带打了大胜仗。于是为了纪念这一天,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都有插艾草的习俗了。
艾草要什么时候挂合适?
我们知道了挂艾草的原因,艾草什么时候挂最主要的是看自己的心情。一般情况下,艾草都是在端午前的几天挂上去,等到端午节日到来的时候,门前新鲜的艾草,加上家家户户香味浓郁的粽子、鸡蛋、煮大蒜的味道,一家人欢欢喜喜去看赛龙舟,这样才是端午应有的味道。如果在端午后挂艾草,已经过了端午节的气氛了,也算是错过了挂艾草最佳的时间了。
艾草放多少根合适。在小的时候,有的家庭会在大门的两侧的墙缝里各插一根艾草,也有的家庭会在自家的门墩上面放上两大捆艾草,粗略估计有上百根,而目前,端午节快要到了,市场上的艾草热销,城市的市民一元钱能够买上一大把艾草。粗略估计也是十根左右。综上所述,艾草没有具体多少根,少则两根(门两侧,每侧最少一根),多则数百根。而数百根等到艾草晾干之后,也能取艾草叶子,在合适的地方点燃,对于驱除蚊虫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