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门口挂菖蒲和艾草 端午节门口挂菖蒲和艾草是什么意思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6-21
端午节门口挂菖蒲和艾草,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上菖蒲和艾草,这是一种传统习俗,寓意着驱邪避恶、祛病健身。据传,菖蒲和艾草都有辟邪、驱毒的功效,可以保佑家门平安。一般来说,端午节期间挂上菖蒲和艾草,需要在节日结束后的第二天(即初六)才能取下来。当然也有人会在节日结束后的第三天(即初七)取下来。
端午节门口挂菖蒲和艾草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是每年夏季的第一个传统节日,这个时期气温高升,容易伴随着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古代,人们常常在自家门口悬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的特殊香味,人们相信它可以驱散疾病、防止蚊虫叮咬、辟邪避祟。
古时候,人们常在端午节期间插艾草和菖蒲来防病。艾草也称为家艾、艾蒿,它所含有的挥发性芳香油能够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可以驱赶蚊虫和害虫,同时还能净化空气。在中医学中,艾草也被广泛应用,有助于理气血、暖宫驱寒、祛湿等功效。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一种常见的灸法治疗药材。而菖蒲则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阳刚之气很强,带有提神醒脑、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等多种药用功效。插艾和菖蒲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倡导人们重视健康、注重防病。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艾草、菖蒲或石榴、胡蒜等物品,这些物品都有其特殊的寓意。
通常,人们会用红纸将艾、菖蒲、榕等草药绑成一束,然后挂在门口。其中,菖蒲是五瑞之首,可以驱除不祥的宝剑。由于菖蒲生长的季节和形态被视为感应“百阴之气”,它的叶片呈剑型,因此能够避邪驱凶。因此,传统上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这个俗语就被引申为“蒲剑”,具有斩千邪的意义。
总之,在端午节挂上艾草、菖蒲等物品既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驱邪避凶的方式。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代表了人们对健康、幸福、安宁的期盼和祝福。
除了挂菖蒲和艾草还会挂什么植物呢
蜀葵
虽然人们一直将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的代表植物,但其实端午节也有自己的花
——蜀葵。因为它在端午节前后开始开花,所以蜀葵也被称为“端午花”。
葫芦
别称嘎贝哲布(藏名),葫芦壳、抽葫芦、壶芦、蒲芦。爬藤植物,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软毛,夏秋开白色花,雌雄同株。
葫芦者,福禄也。在端午节,民间有用葫芦去病化煞的习惯,可将桃木八卦葫芦挂在家中或戴在身上,能起到避邪驱瘟、带来好运的作用。
龙船花
据传说,龙船花的名称是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在古代的端午节上,人们会举行划龙舟的仪式,希望能够祈求平安、去瘟疫、祛灾解难。而为了加强这些愿望的实现,老百姓会在龙舟上插上一些鲜花,其中就包括了龙船花。由于这种花色艳丽、形态美观,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久而久之,这种花就被称为了龙船花。
粽叶
在端午节,除了在门窗上挂菖蒲和艾草之外,古人还有包粽子和吃粽子的传统习俗。包粽子通常会使用箸叶、菰叶、柊叶、箬叶、苇叶等植物的叶子,这些叶子的纤维含量较高,耐煮而且具有一定的芳香。
藿香
在端午前后温度升高的时候,为了保持身体舒适,我们需要做好准备。此时,藿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通过搓一搓藿香叶子并闻其清香,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提神。此外,藿香还可以煮水饮用,入夏时也出现了著名的藿香正气水,它是一种可以安神醒脑的良药。
端午节门口放艾草什么时候拿下来
过完端午节门上的艾叶取下来没有时间规定。
按照传统,端午节门上的艾叶要等到艾草完全干透、失去味道后再取下来。因此,常常会在门口悬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种做法是为了祛除瘟疫、驱蚊虫、防病毒的作用。据传,艾草可以驱走邪气,保护家庭平安健康,因此在端午节这个节日,人们总是非常重视艾草的使用。
因为艾草原本就具有香味,以及较强的驱蚊防虫效果,因此即便艾草干枯了,仍然能够派上用场。人们可以在天黑之后,将这些干枯的艾草放入盆中进行燃烧,产生的气味能够有效地驱赶蚊虫。
挂艾草有什么讲究
一、长势柔弱的艾草不能采
由于生长发育不良,长势柔弱的艾草的气味不够浓烈,营养物质含量也较低,导致其驱虫效果较差,因此不是一种很理想的药材。此外,由于寓意不佳,需要慎重考虑是否使用。
二、干枯或者萎蔫的艾草不能采
端午节人们挂艾草在门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驱病辟邪,因为艾草是一种阳气十足的草药。因此,人们在采摘艾草时要选择阳气正盛的艾草,而干枯或萎蔫的艾草阳气较弱,不能起到镇压邪气的作用。
三、艾草不要正着挂
门上挂艾草时,应该把艾草倒着挂,就像“福”字一样,而不是正着挂。这样有“招福辟邪”的寓意,同时艾草倒着挂更有利于香气的挥发,也更加有助于驱蚊辟邪的功效。因此,正确的挂艾草方式非常重要,需要大家认真注意。
四、挂在门上的艾草要用红色的线捆绑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用红色的绳子捆绑艾草并挂在门上。这是因为白色的绳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死亡和哀悼,因此在这个吉祥的节日里不适合使用白色的绳子。而红色的绳子则代表着热情、庆祝和吉祥,恰好符合端午节的气氛。所以,选用红色的绳子来捆绑艾草,不仅更符合传统,也会增添节日的热闹气氛。
五、挂在门上的艾草忌“三长两短”
门上挂的艾草最好长度保持一致,这样透过视觉效果可以让人感受到整齐美观。同时建议挂的时候成双成对,可增加吉祥的氛围,千万不要挂奇数根,会带来“断续、分离”的不吉祥。
端午节吃什么
1、粽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节气之一,人们在这一天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美食,其制作和品尝已有数千年历史。据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其去世周年日这一天,民众投入江中粽子,既是缅怀先贤,更是为了祭奠,驱邪避瘟。
如今,端午节成为了家家户户庆祝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南方的粽子以苏州、宁波、嘉兴等地最为著名,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南方的粽子外形比较扁平,馅料采用豆沙、火腿、咸肉、枣泥等多样化组合,口味也多样化,咸甜皆宜。而北方以小枣粽为代表,采用的是糯米和小枣、果脯等馅料,北方的粽子外形比较圆润,口感则有点甜而不腻。总之,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粽子特色,各有千秋,都是表达人们对这一节日的热爱和纪念的方式。
2、黄鳝
端午节期间的鳝鱼肉不仅味道鲜美,还非常营养丰富,是一年中最嫩、最滋补的时候。因此,有人说端午节期间的黄鳝不逊于人参的滋补功效。
3、茶叶蛋
在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喜欢吃煮茶蛋和盐水蛋来庆祝。此外,当地的人们还会将鸡蛋、鸭蛋、鹅蛋染上红色,并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好,然后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是希望孩子平安无事、逢凶化吉的意思。这种活动不仅能使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气氛,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关怀。
4、大蒜蛋
在端午节这一天,河南、浙江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农村会食用大蒜蛋。这种食物是由大蒜和鸡蛋一起煮熟后,作为早餐食用的。有些地方还会在煮大蒜蛋时加入几片艾叶。传统上认为在端午节当天,食用大蒜、鸡蛋和烙油馍,可以有效地避免五毒的侵害。
5、油糕
在陕西蓝田县,端午节吃油糕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这种美食由烫油面和各种馅料制成,如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猪油等。将馅料包入面团中后,油糕在油锅中炸制,表面呈金黄色,外酥里软,甜度适中,让人食欲大增,吃过一块后,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6、打糕
延边朝鲜族人在过端午节时,最典型的食品当属打糕。打糕的制作方法是将艾蒿和糯米饭放在石臼或木槽里,然后用长柄木槌反复敲打,直到米粒糯化,最后制成的米糕便是打糕。打糕不仅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还是延边朝鲜族人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体现了他们的民族特色。
7、煎堆
煎堆是一种美味的传统小吃,又称为麻团、麻球等,原料主要有面粉、糯米粉或番薯粉和白糖。将这些材料调成糊状,放入油锅中炸制,制成的煎堆口感Q弹有嚼劲,香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这种小吃营养丰富,是很多人在午后茶点时的首选美食之一。
福建晋江地区的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吃煎堆。据传说,古时候,闽南一带的端午节前后是雨季,人们相信天公破了一个洞,需要进行补天。为了祈求雨季顺利,当地的居民便开始制作煎堆,并在端午节当天食用。通过不断地吃煎堆,他们相信自己能够驱散雨季,同时也能够向天祈求好运和幸福的生活。
煎堆是一种传统的福建美食,主要由面粉、豆沙和糯米制成。这种食品的口感香甜可口,非常受到当地人的欢迎。无论是端午节还是其他的传统节日,福建人都会用煎堆来庆祝并祈求好运。他们相信煎堆不仅能够加强家庭的感情,也能够让整个社区更加和谐和团结。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