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节气 夏至的节气特点是什么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8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过天上浇开水,在夏至的节气就是这个样子,炎热高温笼罩着南方,又因为闷热潮湿让人几乎穿不上气来,高温40度而且还有雨,闷热加上降雨真的有种天上下开水的感觉,当然暴雨一下好几天的话就会凉快起来,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夏至的节气特点是什么的介绍,不要错过了。
【夏至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人们发现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渐认识到一年中气候、物候的变化也有规律可循。在每天的黄昏时候观察北斗七星,人们发现在不同的季节,“北斗”的方位和斗柄的指向不同。夏至节气 夏至节气特点和风俗>>>
因此北斗七星很早就成为指示季节的星空标志。如《冠子·环流篇》中写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夏至日是几月几日2023 每年夏至日是几月几日>>>>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盛夏的到来。天气炎热、暴雨频繁,植物枝繁叶茂,西瓜、杨梅、荔枝等消暑的时令水果渐渐占据餐桌。
《月令七十二集解》将夏至分为三种物候:一候“鹿角解”,鹿角脱落;二候“蜩始鸣”,雄性知了开始鸣叫;三候“半夏生”,半夏草出苗。
但除此之外,夏至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有重要的地位。在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的天文学意义如此明显,因而,在古人对天象的观察中,“夏至”和“冬至”是最早被确立的两个节气。
夏至的确立
“夏至是我国最早确立的两个节气之一,另外一个是冬至。有一个成语——‘立竿见影’其实就描述了立夏与立冬节气确立的方法。”
“相传,周文王之子周公姬旦曾奉命营造东都成周,成周也称洛邑,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他在营造成周城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建立了一套通过测量日影的变化来确定时令节气的装置——土圭和木表。
土圭是水平放置的尺子,木表是直立的标杆。相传,周公将表影(影子)最长的日子定为‘冬至’,把表影最短的日子定为‘夏至’。从此,观测冬至和夏至就成为历代王朝的一项重要的大事。”
在冬至、夏至的基础上,古人进一步细分了节气。将“昼夜分而寒暑平”的两个日子确立为春分、秋分,后来又加入了“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到先秦时期,二十四节气的主干“四时八节”已经出现。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天文观测方法的不断进步,古人在测量日影的基础上,对太阳黄道(太阳在假想天球上的运动轨道)进行24等分,使每个节气在黄道上都有了一个准确的对照角度,由此完全掌握了节气与太阳运行之间的关系,二十四节气最终定型。在汉代的《淮南子》中,已经出现了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
【夏至的节气特点是什么】
立竿无影
在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有,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
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位于广东省北回归线以南的湛江、茂名、阳江、云浮、肇庆、江门、佛山、中山、珠海、深圳、东莞、惠州和汕尾等城市,一年中都可看到两次立竿无影。
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
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高温天气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这天虽然日照时间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对于我国黄河及其以北的绝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之后是8月,接下来才是6月。
夏至的饮食风俗
1、夏至面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所以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夏至面的传统。我们通常在夏至日吃的并不是热汤面,而是过水面。面煮熟后,过水,等面冷却后,浇上卤汁和小菜,吃一碗凉面透心凉,可以消暑降温又开胃。
炎炎夏日不知道吃点什么?来碗凉丝丝,滑爽筋道,唇齿留香的夏至凉面吧,保准你食欲大增,吃到撑!
2、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过去有在夏至前后吃豌豆糕的食俗,这项食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
先将脱皮干豌豆泡水,然后加入水煮至豌豆能够压成泥的状态,取出豌豆,倒入料理机打碎。然后将豆泥倒入不粘锅里,加入白糖和黄油,炒至不沾锅状态后关火放凉。
放入保鲜盒冷藏四小时后口感更佳。这么热的天,美美的泡一杯茶,吃几块冰镇的豌豆糕,这感觉实在是好啊。
3、馄饨
在我国南方有“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的说法,意思是夏天炎热又潮湿,人非常容易长痱子,后来人们就会在夏至这一天吃上一碗混沌,寓意着馄饨一吃,不长痱子。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人称馄饨“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所以夏至的时候吃馄饨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无论怎样,夏至吃馄饨都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4、夏至饼
谚语云“夏至夏至,麦饼尽吃”。自古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在祭祀祖先后大家还会分食夏至饼。夏至饼制作很简单,原材料包括艾草、麦粉、豆沙馅,不同地方馅料可能不同。
首先将捣碎的艾草放入麦粉里面,加入适量的水一起搅拌均匀,做成面团,需要不断地按压面团才够劲道。然后取一小团面饼,擀面沾擀成圆形,然后加入豆沙馅,然后对折成扇形,然后将饼放在烧热的锅里小火烤熟可以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