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传统节日 > 腊八节 > 腊八节怎么来的 腊八节的起源

腊八节怎么来的 腊八节的起源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16

腊八节怎么来的,腊八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过腊八节的习俗和文化源远流长。下面是有关腊八节的诗句和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起源

腊八节的诗句

1.《腊八》

古来腊八添糖蒜,瑞雪兆丰年。

灶王爷耳边吹,家家户户心欢颜。

2.《腊八日》

寒气逼人腊八日,深深庆祝丰收年。

香甜糯米煮稀饭,大观梨枣伴麻线。

3.《腊八节喜行》

寒气渐浓喜乐洋,腊八已至喜行当。

板栗煮熟香四溢,佳肴长长谁与共。

4.《腊八粥》

腊八大寒锅里来,熬出莲子粥香味。

喜迎新年福满堂,好望新岁吉祥来。

5.《腊八细雨春寒》

寒意袭人肆无情,腊八细雨脚下行。

庆佳节日心馨喜,豆腐饰品意味深。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纪念佛祖说

传说中,释迦牟尼在苦行修行中饿倒在河边,被一位善良的牧牛女给予粥以解饥。由于受到牧牛女的恩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禅坐,最终在腊月初八成佛。自那时起,各种佛教寺院都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为僧侣提供施粥,或将其提供给施主和贵族家庭等。

但是,这个故事到底是中国僧人所创始的,还是源自印度,目前无从考证。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传统在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因此腊八节也有着不同的仪式和庆祝方式。

祭祀神农说

古代人们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被称为“腊”。根据史料记载,这种祭祀活动通常在冬天进行,人们会狩猎捕获禽兽,并把它们的骨肉做成供品,然后用火来进行祭祀,希望能够得到神农的降福,让人间充满幸福和福气。这种祭祀活动也被称为“腊祭”。

始于汉代说

据说在汉代之前,腊祭的日期并没有固定,有时会在月初或者月末,但是从汉代开始,腊祭的日期被定在了冬至后的第三个“戍日”。后来,为了方便记忆,人们将腊祭的日期定在了第一年的冬至后的“三戍”,也就是腊月初八这一天。《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当时的人们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打鼓、戴面具,以逐赶鬼怪和瘟疫。他们所戴的面具叫做“胡头”,为了让瘟疫感到害怕,人们扮成金刚和力士的模样,这显然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因为自东汉时期以来,佛教已经在华夏大地上盛行。不过,逐赶瘟疫的仪式早在先秦时期就被称作“帷”。

高诱是东汉时人,当时腊日还没有固定的日期,所以击鼓驱疫也是在除夕前一天进行的。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腊日被固定在腊月初八日,于是腊鼓也就在这一天开始敲响。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的信巫文化,逐渐演变成为贫民行乞的一种方式。在唐宋时期,人们使用涅语来形容打夜胡或打野胡,即打摊的意思。到了清代,除夕前一两天例行喇嘛打鬼的活动,皇帝也有可能亲自参加,这种活动也包含了驱逐厉鬼的意义。

祭祀“八神”说

据研究,自古以来,十二月被定为腊月,汉朝时称腊祭之日为“腊日”。从先秦时期开始,人们就将“腊日”作为盛大的节日来庆祝,因此将“腊日”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并称之为“腊八”。古人为了祈福求寿,避灾迎祥,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不得不寄希望于诸神保佑。在一本名为《古今中外节日大全》的书中,据称那时的腊祭之神有八种,例如表吸神、先音神、司音神、猫虎神、水庸神、坊神和昆虫神等,因而称为“腊八”。

朱元璋忆苦思甜说

据传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非常贫困,常被迫放牛为生计。他为地主家放牛时,由于吃不饱,他常常感到非常饥饿。一天,他饿得实在受不了,便决定试着捉只老鼠来吃。不料,在他试图掏老鼠洞的时候,他不仅掏出了老鼠,还掏出了许多五谷杂粮,包括大米、豆子、粟米和红枣等。他非常高兴地将这些杂粮煮成了一锅美味的粥,并且非常享受这顿饭。后来,朱元璋成为了明朝的皇帝,但他从未忘记他小时候掏老鼠洞得到的那些五谷杂粮。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天,朱元璋都要命令御厨用这些杂粮煮粥给他喝,这道粥就被称为“腊八粥”。这个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也被收录在《佐餐的典故》这本书中。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