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传统节日 > 端午节 > 端午节小知识 端午节的发展史

端午节小知识 端午节的发展史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17

端午节小知识,提到赛龙舟和吃粽子,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到端午节。作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同时也包含着各种不同的习俗和含义。端午节是在每个农历五月初五庆祝的。

端午节的发展史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

根据《风土记》的记载,仲夏端午是指五月五日,这一天在民间非常重要,并和夏至有关联。在古代汉语中,“端”的意思是“开始、开头”,因此初五被称作端午节。《说文解字》也记载,“端”是指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作端午节。

端午节最初起源于天象崇拜,是上古龙图腾神灵祭祀的结果。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龙舟节、重五节、端阳节、天中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屈原日、端礼节等等。唐代以后,“端午”这个词逐渐代替了“五月初五”,成为主流称呼。

据历史考证,端午节最初作为祭祀屈原的节日,同时也是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

端午节的发展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怀王大臣屈原主张推荐有才能的人才来治理国家、发展实力,加强军备,联合齐国共同对抗秦国。但是,这一主张遭到了贵族等人的猛烈反对,最终导致屈原被贬为乡间士。在被流放的途中,屈原写下了众多诗篇。不幸的是,秦国攻破了楚国,并于公元前278年占领了都城。屈原深爱楚国,于汨罗江边于5月5日写下了绝笔作,并抱石自尽。后来闻讯而至的百姓划船前往救援,但最终却无济于事。人们为了表达哀思,开始在江河上比赛龙舟,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百姓还担心江河里的鱼会将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他们向江中投放江米团,从而形成了吃粽子的传统。

端午节的习俗文化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盛行了许多年。尽管这个节日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故事和传说,但其基本习俗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而自古以来,吃粽子已经成为中国民间饮食文化最广泛和最具影响力的习俗。此外,在端午节这天,还存在着多种民俗,如辟邪、防疫等。人们会在家里挂上艾草和菖蒲,以驱病防蚊、辟邪;或者在手臂、手腕和脚腕上系上五彩丝带,旨在驱逐邪恶、带来好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民俗亦有益身体健康,但吃粽子要适量,不然易伤脾胃,而五彩丝带也不能过紧。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