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习俗小知识 浙江金华地区如何过端午节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04
各地习俗小知识,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在这一天,人们会纪念楚国的诗人屈原,也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浙江金华地区如何过端午节
龙舟竞渡和包粽子无疑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这也是许多地区庆祝端午节的重要方式。但是,在中国各个地区,还有许多与端午节有关的习俗和传统。其中,金华地区的端午节习俗也非常具有特色。
在金华地区,有一种叫做“悬挂菖蒲、艾草”的端午节习俗。这个习俗源于古代五月节的习俗,人们认为,在这个时候,疫病和邪气比较多,所以要用香草来辟邪和驱瘟。菖蒲和艾草都有驱邪和辟秽的作用,传统上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草药。当地人会把菖蒲和艾草捆成“香包”或“香球”,然后在端午节期间挂在门口或厨房中,以保佑家庭平安。
除此之外,金华地区的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说,有些人会制作“钟馗面具”,这是用纸板和彩纸制成的面具,代表着除鬼护家的神灵。人们还会在家门口焚香祈福,或者贴上各种各样的符号和祝福语。
总的来说,金华地区的端午节习俗非常具有地方特色,这些习俗也反映出了当地人民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的尊重。这样的习俗和传统不仅记录着历史,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五月被认为是五毒出没的时候,人们会提醒彼此要防害防病。端午节驱五毒的传统习俗提示着人们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在端午节,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驱避五毒,各地还有“吃五黄”以克五毒的风俗,像是黄鳝、黄鱼、黄瓜、黄酒、雄黄等等,还有喷雄黄于室内各处,有的还投于水缸水井中。而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雄黄被用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但是现代科学证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毒性太大,所以雄黄已逐渐在市场中失去踪影。
在金华,端午节是女儿回娘家看母亲的日子。女儿们会送一担粽子作为礼物,俗称“担端午”。这个传统从初一到初四都可以进行,因为方言中的“四”与“喜”谐音,所以母亲们喜欢女儿初四来看自己。有一句俗话:“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个大午前。”这表示端午节在初四当天就算是过去了。如今,端午节更像是孝敬长辈的一天。年轻人通常会送绿豆糕或其他营养品给长辈。
在端午节前几天,人们会在门上、灶头及床上悬挂菖蒲、艾草,因为这被认为可以驱鬼辟邪。在金华的习俗中,这种做法格外普遍。传说在端午日,白娘子盗了仙草救活了许仙,因此端午节采草药的效果最佳。人们采集车前草、六月雪、紫苏、青木香等草药泡茶或治痧,也有人采菖蒲根浸于卤水以备疗疮。还有一些人在端午日取枳壳、陈皮、厚朴、山楂及麦芽糖煮午时茶,认为喝了午时茶可以驱赶秽气。在药店里,还有送药头的习俗。平时各家药店在自制饮片时,会把拣出来的断头残叶积聚一起,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就成筐放在门口,让顾客免费自取。药店也会送到大主顾家中,说这是端午节五毒出洞,让大家在午时熏烟,可以驱虫毒,去秽气,预防疾病。
近来,各地城乡纷纷流行多样化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挂香包。这些香包多为丝线钩织或碎布料缝制而成,形态各异,其中以心形为最为普遍。这些香包一般都含有香粉、樟脑或者艾草等香料,并且可以用于个人使用或分送给亲朋好友。穿着香包挂在胸前可辟邪避邪,成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节日装扮。
武义城乡在旧时的端午节期间,有一个推端午船的习俗。这项活动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武义城隍庙开始扎制龙船。龙船上绑着五个纸人,象征着五鬼。这些纸人经过裱糊和上色,被用来催促疫鬼上船。到了初五日,道士在城隍庙各个角落唤起“疫鬼”,让它们上船。推船前,有人围着船敲三圈,叫“侧船”,七个男青年则推着船,以免“五鬼”中途“逃脱”。导以响锣,鸣放炮仗,叫“推端午船”。各行各业停工半日前往观看,沿街的店铺和住户都向“龙船”撒茶叶、米。最后龙船被推至水中,象征着驱赶“恶鬼”。在乡下,人们会在端午节前去庙里念经三天,端午日则推一小木船入河,也叫做推端午船。这些习俗相传古时永康王崇五鬼缠身,一位老道帮助捉鬼,将五鬼封于酒坛里投入江中。酒坛漂至武义,被人攫起打开,五鬼遂出,作祟于此。城隍得知后派判官捉五鬼,于是在端午日扎龙船送鬼出境,这些习俗就此传下来。
在端午节这一天,许多地方还会进行“驱蚊虫娘”的习俗。一些老年妇女会使用火把照亮房间的角落,并喊出“蚊虫娘,蚊虫娘,送你到东阳;到东阳,吃得胖,回来过重阳”或是“蚊虫娘,不要在家叮婆娘,快到田里叮稻娘”等口诀,来祈求蚊虫远离家中。之后,他们会拿着火把前往野外。有些人会在门口涂抹石灰符,符号通常是八卦图案,同样可以用来驱逐蚊虫,画符的时候也会念类似的咒语。
自然,今日之端午节早已破旧迎新、化繁就简,而那份孝父母敬长辈的内涵正在发扬光大。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