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传统节日 > 端午节 > 端午节习俗小知识 青岛在端午节期间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习俗小知识 青岛在端午节期间有哪些习俗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4-26

端午节习俗小知识,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青岛,端午节也有独特的习俗和传统,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传承。

青岛在端午节期间有哪些习俗

“五月五,过端午;拉露水,插艾蒲;吃粽子,系五索;戴个荷包香馥馥。”这首端午节歌谣曾经在旧时青岛流传甚广,歌唱了庆祝端午节的各种有趣文化活动。据《荆楚岁时记》所载,农历五月初五自南北朝时期起已成为全国共同庆祝的重要节日。在青岛,端午节民俗不仅多样有趣,还富有独特的胶东地区文化内涵。

在青岛庆祝端午节,拉露水、插艾蒲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据传说,拉露水可以祛病驱邪,插艾蒲则可以驱蚊避毒。此外,端午节还要吃粽子,系五色丝线,象征祈求平安健康。戴上荷包还可以散发出怡人芳香。

青岛的端午节民俗既丰富多彩,又具备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在这里,庆祝端午节更是成为人们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旧时的青岛端午节清晨,许多少男少女结伴前往野外,收集庄稼苗或草叶树叶上的露珠,用手绢擦拭眼睛和脸,相信这样能够避免眼疾。他们还会把采集到的露水带回家,给老人擦拭脸和胳膊,相信这样可以一年不生病。这一风俗曾经在胶东半岛十分盛行。

在丁宁所写的散文《端午》中,他描写了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场景——“鸡鸣头几声,事先约好了的几个好朋友,便在朦胧的晨曦中集合在街头,手拉手儿,叽叽嘎嘎,嘻嘻哈哈,又说又笑,惊得各家的狗一齐狂吠。”这些好朋友们每人手中拿着一条羊肚子毛巾,向野外的河边和山坡进发。他们找到了最绿、最亮的草丛,把毛巾搭在草丛上,一手捏一个角落,然后跑步来回,让毛巾湿透,同时自己也被河水弄湿了鞋子和裤脚。整个过程充满了活力和欢笑,但此时太阳还没有升起,为这个乐趣留下了更多的时间。

当人们收集露水并回家时,他们经常收集一些艾草带回去,放在屋檐或门窗下,因为人们相信它可以驱赶昆虫和避邪。据《胶州志》记载,旧县志记录了在端午节,“门吊艾,人戴艾叶,儿童在臂上绑五色丝,以避邪魔。”这个端午节的习俗今天在青岛仍然有人们遵循着。

古老的端午节有一个叫做“五索”的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崇拜五色,并将红、绿、黄、白、黑视为吉祥色。清代《即墨县志》记载:“儿女系五色丝于臂以辟邪。”这意味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长会给儿童手脖、脚脖、手指上系五彩线,女孩子则会在发髻上插上艾叶和石榴花。少男少女们还会佩戴各式各样的香荷包,里面装着药材。这些具有吉祥意义的装饰品不仅可以辟邪驱邪,还会给人们带来好运气。

清朝时,“即墨县志”记载:“端午节人们会吃糯米粽和黄酒雄黄酒”。在青岛的老俗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吃了端午角黍,就能扔掉棉袄”。 “角黍”指的是粽子,青岛的老百姓更喜欢吃大黄米和大红枣做的粽子。每年端午节临近,城乡市场上会出现卖芦苇、竹叶的商贩。在端午节之前包粽子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季节性活动。家庭无论会不会包粽子,都会聚在一起制作,边聊天边欢笑,享受欢乐时光。

另外,粽子锅里煮的鸡蛋会带有淡淡的苇叶清香气味,口感更为美味。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通常会互相赠送粽子和鸡蛋,这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交活动。除了粽子和鸡蛋外,即墨人还喜欢食用荷叶形状的面食“荷叶”,同时也会多喝雄黄酒,虽然儿童不宜饮酒,但传统上还有一种奇怪的习俗,即将酒滴在耳朵里以避免受到虫蛇威胁。

在老旧的时代,青岛的端午节期间有一种美味的食品叫做“粘占”。在端午节前后,人们会将青色小麦穗中的小麦谷煮熟,然后除去外皮,再用磨盘把它们磨成长条状的“粘占”小吃。这种小吃不仅香味诱人,而且口感独特,营养丰富。它成为了在端午节向长辈表达孝敬和安抚孩子的特殊食品。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