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立秋 > 初秋养生小贴士 初秋养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初秋养生小贴士 初秋养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4-21

初秋养生小贴士,随着立秋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如何进行适当的养生保健以增强自身免疫力,是初秋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初秋养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防感冒

初秋是感冒高发期,因此做好防感冒措施非常重要。此时天气干燥,容易让人的口喉部位变得干燥,增加感冒的风险,因此要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量,同时也需要适当减少冷饮和辛辣食品的摄入量,以防感冒发生。

二、防秋燥

初秋的气候干燥,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因此,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西瓜、鸭梨、柿子等。此外,还可以选择食用一些具有滋润作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梨子等。

三、防常见病

初秋时期常见的疾病有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因此,要注意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通风和卫生,避免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

初秋健康养生的核心在于清淡、多饮水、保持室内外适度通风、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情绪稳定等方面。只有做好这些防范工作,才能够在初秋季节中健康地度过,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1.防中暑

秋老虎的高温炎热仍会持续一个多月,因此防晒工作仍然至关重要。秋季天高云淡,紫外线照射强度大,中暑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晒措施。

第一,选择适合的防晒用品。在购买防晒用品时,我们需要注意产品的SPF值以及PA值,以此来购买适合自己的防晒产品。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产品的成分和质地,保证使用安全并且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第二,合理规划户外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10点至16点这段时间,这段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强度很高,容易导致中暑。如果要进行户外活动,可以选择在早晨或者傍晚时段进行,这样可以避免高温时段的炎热天气。

第三,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在户外活动时,我们不仅需要注意防晒,还需要注意穿着合适的衣物,以此来保证身体的透气性和舒适度。我们可以选择透气性好、轻便的衣物,避免穿着过重、不透气的衣物,防止身体过热导致中暑。

第四,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久待。如果要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下,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室温。例如:打开空调、使用扇子等等。同时,注意补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提前准备急救药品、清凉剂等,以备应对突发情况。

在秋季高温的气候环境下,防晒措施显得格外重要。通过选择适合的防晒用品、合理规划户外活动时间、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和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久待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中暑的风险,保障身体健康。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保持及时的补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再喝水。此外,运动后,人们可以适量补充淡盐水,以补充运动过程中流失的盐分。不仅如此,人们还应谨记不宜空腹进行运动,因为空腹时容易中暑。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如果感觉不舒服,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前往阴凉处休息。

2.防腹泻

在盛夏酷暑的季节,由于气温高,人们的胃口通常都会受到影响,而且脾胃功能也会减弱。随着季节变迁,进入初秋,如果我们的饮食注意不力,极易引起腹泻,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日常的秋季饮食中,卫生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避免过量摄入大补或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在初秋这个季节,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例如生冷、辛辣、油腻等。同时,也要注意淡水鱼和刺身等食物寄生虫的可能性较高,不建议频繁食用。但是适量的深海鱼生可以作为替代品。对于小孩来说,由于其体质相对较弱,轮状病毒的感染风险也较高。若出现高烧、腹泻、脱水等症状,应及时送医寻求治疗。

3.防过早进补

在民间传统中,秋季是进补的时候。然而,在初秋时节进补还为时过早。这是因为,初秋的气温仍处于高温状态,而过早进补容易引发上火、腹泻等病症。因此,我们应该在中秋节之后再开始进补。这时,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吸收营养的能力已经提高,所以这是最适宜的进补时节。

营养专家建议,初秋保健的首要原则是饮食宜清淡,辛辣食物应少食,以增加酸性食物为宜。此外,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肉、鸡肉、鹅肉等,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此外,建议多食用和胃健脾的食物,如莲子、薏米、冬瓜和莲藕等。这些食物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能增加身体的自然防御能力,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此外,受秋季干燥气候的影响,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粗糙等问题,因此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蔬菜、水果和动物性食品等。同时,也应该加强皮肤的保湿工作,保持身体内外的湿润环境,避免滥用化妆品和洗涤用品,保持皮肤的自然健康状态。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