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立秋 > 六月立秋颗粒不收 7月立秋粮食成丘

六月立秋颗粒不收 7月立秋粮食成丘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8-08

六月立秋颗粒不收,立秋节气已到,标志着秋季的来临,各种农作物将要成熟,迎来丰收季节。对农民来说,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看到辛勤种植的农作物丰收。在民间,有许多关于立秋的谚语,其中一句比较经典的是“七月立秋样样收,六月立秋样样丢”。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什么,是否合理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7月立秋粮食成丘

立秋节气简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古人将其视为秋季的开始,当斗指向西南,太阳达到黄经135°时即交立秋。每年公历的8月7或8日。

有人认为立秋的意思是开始,秋则指秋天。但实际上,秋的本意是指禾谷的成熟。因此,立秋节气指的是禾谷等作物即将成熟的意思,也即在这个节气中,大自然万物开始从茂盛生长转向成熟。

在立秋节气中,共有三个时段:“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实际上,立秋的到来并不表示夏季的酷热结束,凉爽的秋季来临。

据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立秋之后还有一个叫“末伏”的时段,而“三伏”表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因此,在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对农民和农业来说仍然是艰难的,但也具有重要意义。

“七月立秋样样收,六月立秋样样丢”,什么意思?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立秋节气在七月份,那么种植的农作物都会迎来丰收;但如果立秋节气在六月份,那么整年的收成不会好,无论种植什么作物都会减产。

在某些地方,还有一种说法,如“六月立秋早收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意思是如果立秋在六月份,那么早熟的作物会丰收,而晚熟的作物则会减产。但是如果立秋在七月份,无论早熟还是晚熟的作物都将丰收。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六月立秋颗粒无收,七月立秋粮食成丘”,意思相似,都是指六月立秋时粮食产量受天气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而减产,而七月立秋则预示着粮食将大丰收。

有人会好奇,前面提到的立秋是每年的8月7-8日,为何这里又说立秋在六月或七月?这是因为前面所说的是公历,而老祖宗通常是以农历计时。

因此,立秋在农历上的时间会有较大的波动,有些年份是在六月,有些年份是在七月。例如今年的立秋虽然是公历的8月8日,但在农历上是六月二十二日。

去年的立秋也是8月8日,但农历是七月十一日。根据这句谚语来看,今年就是“六月立秋”,预示着作物早收晚不收。这话是否合理呢?

现在,一些年轻人对老祖宗传下来的谚语可能持有不同意见,但这些谚语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如果立秋太早,即所谓的“早秋”,立秋后不久气温就会下降,农作物的生长时间不足,尤其是晚熟作物。

作物要达到丰收,需要充足的生长时间和热量。如果立秋太早,天气很快就会变凉,作物生长时间和热量都不足,其生长和产量会受到影响。

但如果立秋在七月份,即所谓的“晚秋”,立秋来得晚一些,作物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即使是晚熟作物也会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因此产量会更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民间认为立秋太早,反而对农作物不利。民间还有一句谚语叫“六月秋快加油,七月秋慢悠悠”,也揭示了这一意思。

另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其中早立秋和晚立秋是指农历的六月和七月,天气炎热程度也不同。此外,民间还有一种有意识的区分,将立秋分为公和母,六月立秋称为“公秋”,天气相对凉爽;相反,七月立秋则称为“母秋”,之后会再度变热。但不论是公秋还是母秋,都不会持续太久,天气将逐渐转凉,这才是真正的秋天来临。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