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春分 > 2024春分三候小知识 春季有哪些节气

2024春分三候小知识 春季有哪些节气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1-13

2024春分三候小知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那么你知道春分节气有哪三候吗?春季的节气有哪些?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春分节气

【春季有哪些节气】

春分三候

春分节气有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

太阳到达黄经315度,交立春。立春是春季的第一天。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方,东方正是春天的方位。此时虽然天气仍然很冷,但“立春一日,水暖三分”,立春过后,天气也就在慢慢回暖了。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一候:玄鸟至

玄鸟就是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春分时节北方天气变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飞回北方,衔草含泥筑巢居住,又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二候:雷乃发声

雷鸣之后再过五日,看见闪电。虽说惊蛰有雷声,可是真正多雨的时节是在春分,这个时候天气转暖,雨水增多,空气潮湿,于是有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

由于雨量渐多,伴随着的是雷声和闪电。这时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从云间凌空劈下的闪电。

春分节气的气候特点

1、阳光光线

在天文方面,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也即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

2、气压状况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3、气温降水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而华南地区此时则是一派暮春景象。

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为几个部分

春天从节气分: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阶段。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称“三春”,分为三个阶段。按民间习俗,十天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称“九春”,分为九个阶

初春:初春是四季节令中的第一个月,春天开头的第一个月,包含了两个节气: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

仲春:之后阴历二月为仲春,包含了两个节气: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

暮春:暮春就是现在理解的“晚春”。如“暮春三月”,包含了两个节气: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段。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月~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月下旬~12月下旬。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春季的节气有哪些?

1、立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摄氏度至22摄氏度的时段。

2、雨水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期间,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可能带来损害。而湿暖的天气也很容易招来感冒、头痛、鼻炎等疾病,注重健康的人们在这个节气的时候都会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和相关的养生工作。

3、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4、春分

春分在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春分0°。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说“春分春分,昼夜平分”就是这个道理。

春分时期,我国南北气温都升到零度以上,万物进入春生阶段,正是“春飞桃杏开,蝶舞蜜蜂来”,农村开始忙碌,小麦已进入返青阶段。

5、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从清明起的15天内每隔5天分出三候:

清明第一候:桐始华,此时桐树开始开花。

清明第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鴽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清明第三候:虹始见,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又称踏青节,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机体生长在于春季,吐纳调息法有益于人体阳气。建议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锻炼。

6、谷雨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这个时候会进行秧苗初插和作物新种,而在谷雨这个节气里,往往雨水比较丰富,对植物的生长都比较有利。

关于谷雨是什么意思,古人曾有“雨生百谷”之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增多,这时期雨水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也需要雨水才能播种出苗,雨水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生长,故称“谷雨”。

关于谷雨和仓颉的关系,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以上就是2024春分三候小知识和春季有哪些节气的内容。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