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好热闹 处暑节气有哪些民俗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8-23
处暑节气好热闹,处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时节,人们会庆祝节日的到来并举行许多传统习俗文化活动。那么,处暑节气的民俗文化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处暑节气
处暑节气有哪些民俗
放河灯是处暑节气的一个民俗活动。河灯也被称为“荷花灯”,一般是将灯盏或蜡烛放在底座上,然后放入江河湖海中自由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据肖红的《呼兰河传》中描述,七月十五是一个鬼节,死去的怨鬼无法托生,苦苦挣扎在地狱中,希望托生却找不到去处。如果有一个死鬼手持一盏河灯,就能得到托生的机会。
开渔节是沿海渔民的重要日子。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好时机。每年处暑节气,在浙江省沿海地区都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标志着东海休渔的结束,渔民们会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送行他们出海捕鱼。开渔节期间,原本静谧的海面上,会出现机器轰鸣、汽笛长鸣、百舸齐发的热闹场景。开渔节的活动内容包括家家户户挂渔灯、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海岛旅游、特色产品展销、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
祭祖和迎秋是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活动。处暑节气附近的民间会举行庆祝中元的活动,也被称为“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从七月初一开始,民间就会举行开鬼门的仪式,直至月底的关鬼门才结束,期间还会进行普渡布施活动。传说普度活动从开鬼门开始,接着竖立灯篙,放河灯为孤魂引路;主要活动包括搭建普度坛、建立孤棚、进行抢孤等活动,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拜土地爷也是处暑节气的一个习俗。处暑正值农作物丰收时节,农民会举行各种仪式来感谢土地爷。有的人会前往土地庙祭拜,有的人会在田中央插旗幡表示感恩,还有的人在这一天从田里回家后不洗脚,担心洗掉丰收的好运。七月十五,民间还会举行祭祀土地和庄稼的活动,将供品撒在田地中,烧纸以后,会用五色纸剪成条,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这样做可以避免冰雹袭击,确保丰收。一些地方还会前往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的民俗习惯是将麻、谷物悬挂在门前。
吃鸭子是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之一。老鸭味道鲜美而性凉,因此民间有在处暑时吃鸭子的习惯。吃鸭子的做法有白切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多种方式。北京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在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购买处暑百合鸭等美食。
煎药茶也是处暑节气的习俗之一。自唐代以来,每逢处暑期间,家家户户都会煎制凉茶。人们会先到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中煎茶享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对身体有很好的效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还有专门卖酸梅汤的茶摊,有谚语说:“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酸梅汤的制作很简单,晒干的梅子用开水泡制,再加入冰糖,煮熟后放凉,装进木制的冰桶中降温。酸中带甜、甜中有点咸,口感非常好。
处暑节气宜食用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此外,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也是不错的饮品选择。应尽量少吃辛辣炸热性食物。
在老福州,人们有一个吃龙眼配稀饭的习俗。因为夏天的天气炎热,人体消耗了大量热量,而龙眼具有温热的特性,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热量。龙眼有益于心脾,能够补气血,有滋养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做法是将龙眼剥皮,与稀饭混合食用。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还有另一种食物,那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实际上是糯米丸,制作非常简单,将糯米粉搓成小粒,煮熟后加入糖,味道清甜,不仅可以补充碳水化合物,还能解决夏天的口腻问题。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