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和霜冻是一个意思吗 霜冻是如何形成的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6-15
霜降和霜冻是一个意思吗,随着霜降节气的到来,气温渐渐下降,黄河流域等地区也开始出现初霜。霜降指的是立冬后的第18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的节气。霜降时节,由于气温下降幅度比较大,往往会引发霜冻灾害,导致对农作物的破坏,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农作物的霜冻灾害。
霜冻是如何形成的
霜降与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冻是指因低温而导致的水分结冰,而霜降只是气温开始下降的一种状态。在气象学中,霜降的意义是代表着气温在下降,也意味着冬天的正式开始。同时,霜降时节也是秋收冬藏的关键时期,需要及时采取农事措施,保障农作物的存活和安全。
根据表面的意思,我们可以知道,霜降是气温逐渐降低并开始出现霜的时期。但实际上,霜并不是像雨雪一样从天上落下来的,而是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为白色松散的冰晶。
随着霜降的到来,对于不耐寒的作物来说,已经收获完成或是即将停止生长;草木逐渐落黄,暮秋景象逐渐呈现出来。
霜冻是指在生长季节中,夜晚土壤表面温度或植物冠层附近的气温短时间内下降到0℃以下的天气现象。这种天气现象会导致植物的表面温度迅速下降,植物体内水分发生冻结,代谢过程受到破坏,细胞遭受到冰块的挤压,从而造成危害。
在发生霜冻时,植物可能会受到低温的危害,而不是只有霜会对植物造成危害。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时,可能不会出现“白霜”,但霜冻仍然会发生。这样的霜冻通常被称为“黑霜”。
可以看出,"霜降"和"霜冻"这两个词汇虽然相似,但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降只是一个节气名称,而霜冻则是指植物遭受损害的天气现象。只有当有植物存在的时候,才会发生霜冻现象。根据霜冻所发生的季节,又可以将其分为早霜冻和晚霜冻两种类型。
早霜冻,也叫秋霜冻,是指发生在秋收作物未成熟和露天蔬菜未采收时的霜冻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秋霜冻的频率逐渐增高,同时其强度也加大。
晚霜冻是指在春播作物苗期、果树花期或越冬作物返青后发生的霜冻。随着温度升高,晚霜冻的频率会减少并且其强度会减弱。然而,如果晚霜冻的时间越晚,对作物的危害就会越大。
各地的霜冻开始和结束时间因地形、海拔高度和纬度的不同而不尽相同。通常来说,早霜冻通常在秋季开始,海拔高度越高,纬度越高,低洼地区则会比高地更早出现早霜冻。相反,晚霜冻通常在春季结束,海拔越低,纬度越低,坡地比低洼地区更早结束晚霜冻。
霜冻的形成有三:
(1)平流霜冻是由于较强的冷空气入侵而导致的,气温降至0°C或更低,从而形成了广泛的霜冻。平流霜冻通常会导致降温幅度较大。
在晴朗无风或有微风的夜间,由于辐射冷却的影响,地面或近地物体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当温度降至0°C甚至更低时,霜冻就会形成。这种霜冻的形成范围相对较小。
(2)辐射霜冻。晴朗无风或有微风的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或近地物体的温度降到0°C或0°C以下,导致霜冻形成。这种霜冻发生的范围相对小些。
(3) 平流辐射霜冻指冷平流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而引起的霜冻。这种霜冻影响比较严重。此外,还有一种局部地区产生的洼地(谷地)霜,通常出现在秋季。夜间,近地层空气冷却后,坡地上的冷空气会下滑并在洼地或谷地堆积形成霜冻。这与青海的农谚“霜打洼地”相一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