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历资讯 > 二十四节气 > 霜降 > 霜降谚语解析 雪下高山是什么意思

霜降谚语解析 雪下高山是什么意思

  • 作者: 万年历小编
  • 来源: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6-07

霜降谚语解析,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我国古人逐渐观察并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季节、时令、天气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尽管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但这些规律的总结仍然令人惊叹。今天的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霜降谚语,这些谚语中蕴含了丰富的气象智慧。

雪下高山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雪下高山”——高山上容易下雪?

常言道,空气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层压力逐渐降低,致使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增大。这样使得气体更加稀薄,气体分子碰撞的机会更少,携带热能的分子相互碰撞的机会就减少了,从而温度降低。因此,当我们在山上时,由于海拔高度变高,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变大,气体分子碰撞机会变少,温度会随着高度升高而逐渐下降。因此,当山下地面气温还在0℃以上时,高山上的温度已经在0℃或0℃以下了。

云层与地面相比离地面很高,高度从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因此云层底部的温度比地面低。而在云层内部,温度则更加低下,这会导致水蒸气大量凝结成雪花并开始下降。如果此时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较高,那么雪花就会在降落的过程中逐渐融化。最终,当雪花抵达地面时,它们已经转化成了雨滴,而不再是原来的雪片了。

如果雪花在落到高山之前还没有融化,那么可以肯定的是高山上一定在下雪。也就是说,如果山下已经开始下雪了,那么高山上肯定也会下雪。即使山下地面上没有下雪,高山上也很有可能下雪。在夏天,即使温度较高,如果山很高,也有可能下雪。这就是高山积雪的原理。

为什么“霜打洼地”——洼地里容易结霜?

我们知道,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近地层的空气中水蒸气会直接在地面或接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因此,霜的形成并不是和空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当空气温度降低时,空气密度会增加,使得最冷、最重的空气往最低处流动。由于空气是一种流体,这会导致空气在低洼处停留积聚并逐渐凝华成为霜。因此,洼地比一般地方更容易形成霜,也就是所谓的“霜打洼地”。

“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天晴久”

这句谚语所反映的气象小知识是:若早晨有霜,则天气晴朗的时间不会很长;但若连续三个早晨都有霜,则晴天时间会比较长。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霜的形成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的。当空气湿度很高时,水蒸气会凝结成露水或霜;而在晴朗的天气下,太阳会加热地面,使得地面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大气中的水蒸气会被加热,形成逆温层,能够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蒸发成云或雾霾。

但是,在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地面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容易形成霜。当连续三个早晨都有霜时,这意味着空气湿度很低,但逆温层依然存在,这将帮助天气保持晴朗状态的时间比较长。

之前已经提到,霜是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在春秋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所有种类的霜都是因为空气被冷却之后,水汽接触到了冷的物体表面,然后凝结成霜。这意味着,霜的强度跟冷空气的强度密切相关。

“一朝有霜晴不久”这句话表明,虽然有霜出现,但是冷空气的影响并不是很强,所以温度也不会特别低,且很容易被移走,最多只会霜冻一天。一旦冷空气被移走,本地的天气就会受低气压的控制,天气也会变得更加糟糕。

展开全文

黄历查询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